对于喜欢吃速食店的人来说,鸡块和薯条绝对是必点项目,也适合作为点心享用。许多人都不知道“鸡块”到底怎么发明?其实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鸡块”(Chicken nugget)其实源自英语中的“鸡”(Chicken)以及“块金”(Gold nugget,意味“黄色块状物”)所组成的混成词。鸡块容易大量生产,是一种快速、方便的蛋白质来源,可随时随地食用,但这过程可是经过战争、实验室和美国饮食指导方针改变后,通过麦当劳等速食店推销,才将鸡块推向家喻户晓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士兵征用红肉,造成国内牛肉短缺,鸡肉成为许多美国人主要蛋白质来源。根据人类学家Steve Striffler《鸡肉》(Chicken: The Dangerous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s Favorite Food:“World War II)这本书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鼓励鸡肉更大规模传播、现代化和工业化”。
由于军队对肉供不应求,到了二战末期,军方甚至将目光转向鸡肉。杜克大学历史学家Ashton Merck表示,“到1945年春天,美国战时食品管理局征用德玛瓦半岛(Delmarva)几乎100%的产量,该地区是家禽的主要产地。不过,军队的征用为南部和中西部的生产者提供重要开端,让他们得以打入利润丰厚的东部市场”。
战争结束后,家禽需求量下降、红肉不再稀少,而鸡肉则出现“分量”问题。当时,大部分鸡肉都是整只出售。有些鸡只太小,无法喂饱战后增长的家庭,但对一个人来说又太大。同时,越来越多妇女投入劳动,准备整只烤鸡是一项耗时的任务,因此要重振美国人对鸡肉的食欲,需要一项新发明。
谁发明了鸡块?虽然存在争议,但目前历史上大都认为,鸡块是由农业科学家罗伯特·贝克(Robert C. Baker)于1963年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实验室中发明。
罗伯特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果实学,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度过他整个学术生活(1957-1989年),并发布约290篇研究论文。

Robert C. Baker。(Source:康奈尔大学)
在1950年代,许多国家面临战后重建问题,加上美国战后涌入大批移民,造成严重的粮食危机。罗伯特认为鸡肉是种营养丰富又能提供身体所需热量的理想食材,但在当时,受限于冷冻保存和运输技术,将整只鸡保存冷冻、配送到全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伯特周游全国,考察人们食用鸡肉的方式,最终构思一种创新的方法:将去骨去皮的鸡肉(较少使用的部位)打成绞肉、捏成一口大小的块状,再加入鸡皮提升黏着性,再将其包在完美设计的裹粉中,后续进行油炸,并于学术界发布。
Striffler指出,“无论油炸还是冷冻,鸡块都不会变形,这对大量生产和运输非常重要。罗伯特既是面对家禽产业变化的产物,同时是这些变化的推动者,产业领导者很快便意识到,真正的利润不是来自于生产更多鸡肉,而是来自对鸡肉做更多的处理,需要进一步加工。”
值得注意的是,罗伯特并没有为鸡块申请专利。相反地,他将配方邮寄给数百间美国公司,这些公司日后从他的发明中获利。
罗伯特对家禽类的研究有许多贡献与发明,鸡块只是其中一种。他将鸡包裹面包屑,与他人合作发明了机器给鸡去骨,发明用鸡和火鸡做的火腿和热狗。他对鸡肉的贡献,甚至为他赢得“家禽学的乔治·华盛顿·卡弗(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的绰号。
少吃红肉,反而推动鸡块成热门产品1977年,美国国会发布“美国饮食目标”,建议美国人少食红肉,改吃家禽等瘦肉蛋白质,因此鸡肉被宣传为牛肉的健康替代品。与此同时,美国速食店发现他们的招牌汉堡销量下滑,促使新的产品新星诞生。虽然美国国会立意良善,起初是为了让国民少吃红肉,但反而使更多人吃下鸡肉加工食品。
麦当劳创办人Ray Kroc想开发新菜单,满足美国人对红肉替代品的渴望。最终,由麦当劳资深总裁Fred Turner定调产品为“一块去骨的鸡肉”、“如炸薯条一样”销售。随后,麦当劳聘请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烹饪的厨师Rene Arend开发产品,他制作的“酱汁炸鸡胸”在麦当劳总部广受好评,却无法在加盟店大规模制作,即使后续不断有新品开发,最终都被否决。
之后,麦当劳聘请冷冻汉堡包制造商Keystone Foods来自动化鸡肉切块制程,也请来以生产冷冻鱼条闻名的Gorton's,为炸鸡制造可大量生产的炸浆。最终,麦当劳于1981年在部分市场首次推出麦克鸡块(Chicken McNuggets),1983年在全国推出并造成轰动,引发超长排队人流。
目前市场仍有许多鸡块制造方法的谣言,因此麦当劳于2014年1月31日公布麦克鸡块的制作过程。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