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NVIDIA于Computex台北国际计算机展2025的新技术后,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常被提出的问题,“AI会不会取代人力”?

回顾过去,人类已知用火数十万年,除了拿来烤肉、烧开水之外,偶尔还不小心把房子烧掉。

到了公元1770年代英国人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成功发明商业化蒸汽机,用火烧水产生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动机械,进而作为农耕、纺织等等许多产业的劳动力,并引发工业革命,完全改变人类使用火的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与运行方式。

而人类到了18世纪才开始对电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最有名的事迹可以说是班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52年6月15日风雨交加的夜晚放风筝,让闪电打中风筝线上的金属钥匙,并将电力传跳转至莱顿瓶,证明闪电产生的电荷与静电一样可以存储在莱顿瓶内。

在近300年的时间中,人类对电的了解有突破性的发展,无论是电梯、冷气、电动汽车,或是许多自动化工业所使用的机械,都是以电力驱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

然而到最近几年,人类才从已知用电,慢慢进化到利用我们在系列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矩阵迭代相乘”,将电力转化为取代人类思考的生产力。需要注意的是,笔者的意思并不是“矩阵迭代相乘”能够模拟人脑运行,而是像机械取代农耕、纺织等人类劳动的生产力,只是取代语音转文本、文章摘要等人类思考的生产力。

 瓦特蒸汽机(Watt steam engine)是工业革命的种要推手,它的出现颠覆人类“用火”的方式。AI也将颠覆人类使用电力与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方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使用创用CC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享。作者为Nicolás Pérez)

 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是电学黎明期的重要实验。

 笔者以“矩阵迭代相乘”作为AI的代称,它已经能完成例如语音转文本、文章摘要等工作。(本图通过Stable Diffusion生成)

笔者之所以会用“矩阵迭代相乘”来取代“AI、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就是想要避免其名称字面上的意思给不熟悉这项技术的读者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里面有个小精灵,会模仿人类的思维来完成工作。

但是想想看,当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明T型车的时候,并没有让机械部分模仿马匹的动作,做出机器马来拉动车厢。或是更精准地说,T型车不需要模仿马匹,它只需完成与马车一样的运输功能,让车厢能够自动前进即可。

虽然AI的原理概念有部分参考人脑与神经的运行方式,但实际上AI并不需要模仿人脑的运行,只要能够完成原本需要人类动脑的工作即可。举例来说如果要让AI下棋,只需让我们在系列第一篇文章所提到的“黑盒子”(AI模型)熟悉棋局规则与获胜的条件,而不必完整模拟人脑的运行与智能,就能做出棋力高深的“下棋机器人”。

举例来说,目前AI已经可以接手程序开发任务,虽然成效还不能完全追上“手工精刻”的程序代码,但已经能够达到降低人力需求、提高生产力的效果,在未来技术持续进步、生成的程序代码品质越来越高之后,或许能够完成“再次引发工业革命”的远景,让计算机完成更多工作。

 1910年款式的T型车,其机械运行原理当然不是模仿马匹走路的模样。

 让AI下棋也不需要让计算机模仿人脑思考的方式,只需让AI模型专注于棋局规则与获胜方式即可。(本图通过Stable Diffusion生成)

过去工业革命就是使用机械取代人力,在大幅提升农业、工业的产量的同时,减少需要投入的工作者数量,而AI则是可以使用计算机取代人的脑力,完成部分工作或任务。这是否也代表AI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呢?我们下回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