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定制化笔记本品牌“喜杰狮”因一场名为“一赞折一元”的促销活动引发争议,不仅导致品牌退出消费市场,还对328名消费者提起诉讼,掀起营销圈与社交媒体的热议。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本土品牌,曾以定制化、本地化服务在台湾、日本等地闯出名号,如今却因一次营销失误退出了消费圈、重新回到B2B的老环境中,成为科技品牌危机管理的警世案例。
促销活动失控,与消费者沟通断层
2024年11月,台湾笔记本品牌喜杰狮(CJSCOPE)为庆祝中华队夺得世界棒球12强冠军,于社交媒体平台推出“1赞折1元”促销活动。该活动吸引大量关注,短时间内累积超过1.7万个赞,代表每台笔记本可折扣新台币1.7万元。然而,活动期间,喜杰狮多次修改活动规则,包括缩短活动时间、限制适用产品等,引发消费者不满。此外,官方网站在活动期间无法连接,喜杰狮声称遭黑客攻击,但有网友质疑是公司自行关闭网站。
面对争议,喜杰狮于2024年11月26日宣布结束活动,并表示原始贴文因违反社交媒体规范被下架。2025年1月17日,总经理刘志煌发布道歉声明,承认活动设计不周,并宣布公司退出消费型市场,专注于企业与专业领域的定制化服务--原本以为活动将逐渐落幕,没想到喜杰狮再一波新操作,又把自己推上舆论的风口。
发起诉讼再引风波
4月初,一群参与活动的消费者组成自救会找到喜杰狮注册地所在公司“天狮国际”的诉讼数据,表示喜杰狮向士林地方法院对328名消费者提起诉讼,主张订单因“显著错误”无效,要求免除履行义务。此举被消费者自救会批评为“以诉讼规避责任”,进一步重创品牌形象。喜杰狮的退出与诉讼策略反映了中小型科技品牌的生存困境,实际上定制化笔记本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本就有限。喜杰狮可能因财务压力选择硬碰硬,但诉讼成本与商誉损失恐远超预期--转型企业市场虽能避开零售争议,但企业客户对品牌信任与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很明显地,喜杰狮当初单纯是觉得自己的活动应该不会受到多少关注,顶多一两千的赞数,公司的运营模式还能够撑起,但实际上社交媒体发达年代,不管是制定什么样的营销活动,最好都以“最高上限”做评估,以避免发生不可预期的状况。
营销策略失焦
从营销视角来看,喜杰狮的促销设计堪称“高风险低回应”,喜杰狮试图通过社交媒体互动提升曝光率,却忽略台湾消费者对折扣的敏感度与社交媒体传播的放大效应,导致活动失控。公告反复修改的举动,更凸显品牌在数字时代缺乏透明化的危机意识。更致命的是,喜杰狮在危机的应对显得被动且缺乏同理心。活动争议爆发后,品牌未立即公开澄清,而是选择修改条款,试图“技术性补救”。此举不仅激怒消费者,也让网友通过截屏与社交媒体串联,将事件推向全台焦点。
其实这个事件有许多方式可以处理,例如道歉后赠送折扣卷、进行笔记本抽奖,就当做花一笔大规模的营销费用。但喜杰狮的各类近似逃避、推推卸责任任的做法,导致即便他们真的是网站出问题导致无法下单、消费者也不会对他们的说法买单。
喜杰狮假设想重回消费者市场,可能要再过个五年、十年等消费者逐渐遗忘…或是换个名字重新出发才有机会。
图片来源:喜杰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