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老鼠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神经元,称为“进食记忆”神经元,负责记录我们的用餐经历,包括吃了什么和何时用餐。
这项研究由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领导,发表在《自然通信》期刊上,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记忆力受损的人更容易过度进食,以及为什么忘记最近的用餐会增加饥饿感,进而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研究显示,当老鼠进食时,位于脑部腹侧海马回的神经元会变得活跃,形成所谓的“进食记忆痕迹”。记忆受损的患者,如痴呆症或因脑部受伤而影响记忆形成的人,可能因为无法记住已经进食而频繁进食;而分心进食,例如在看电视或玩手机时无意识地吃零食,可能会损害进食记忆。
根据实验结果,进食记忆痕迹是在进食过程中短暂停顿时形成的,这时老鼠的大脑会自然地观察用餐环境。这些意识的瞬间使得专门的海马恢复经元能够集成多种消息。
研究人员推测,人类的大脑也会经历类似的现象。当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地方(如手机或电视屏幕)时,这些关键的编码时刻会受到影响。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观察实验室老鼠进食时的脑部活动,首次即时展示了进食记忆的形成过程。这些进食记忆神经元与其他类型的记忆形成的神经元不同。当研究人员选择性地摧毁这些神经元时,老鼠对食物位置的记忆受损,但对非食物相关任务的空间记忆保持正常,显示出一个专门处理与用餐相关信息的系统。
研究还揭示,进食记忆神经元与侧下视丘相互作用,这一脑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控制饥饿和饮食行为。当这一海马回-下视丘的连接被阻断时,老鼠会过度进食,并且无法记住用餐地点。
这些发现最终可能为治疗肥胖和体重管理提供新的临床方法。当前的体重管理策略通常专注于限制食物摄入或增加运动,但新的研究表明,增抢进食记忆的形成同样重要。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