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之肺,帮助地球吸收5%的二氧化碳,过去几十年由于森林砍伐加剧,加上干旱与野火肆虐,雨林面积大幅缩小,预期吸碳能力也在迅速减弱,甚至变成碳排放源。但科学家发现,亚马逊雨林吸碳能力仍然很惊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各种大小的树木也变得越来越粗。

树木以二氧化碳为养分,并将其封存在树皮、树干、树枝和树根中。研究人员从亚马逊雨林的188个地点收集数据,测量树干在森林地面上占据的空间,不同样地的观察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连续样地监测时间为30年。

研究团队设计这项研究时,考虑几种可能的结果,其中一种结果被称为“赢家通吃”效应,只有高大的树木,才能从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中受益因为高大的树木,比小树更容易获得光照和养分,因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更强。

另一个结果被称为“碳限制效益”反应,较小的树木从二氧化碳增加中受益更多,原因是小树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因此任何增加,都会比较大的树木产生更大的总体影响。

大树仍在蓬勃生展

第三种假设是“利益共享”,即整体森林中的树木都会受益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结果发现是第三种情况,整体亚马逊森林中树木存储的碳总量都在增加,1970年代以来,亚马逊地区树木基部的周长每十年平均增加3.3%,各种大小的树木都长得更大。

即使通常更容易受到干旱和雷击等气候相关事件影响的大型树木,在没有砍伐森林的地方,也正在茁壮增长。研究人员表示,随着时间过去,大树基面积会更明显增加,如巴西坚果树、木棉和红果等大树可以长到30米以上,占据树冠的主导地位,并在植物之间竞争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需的光、水和养分,最后大树将以牺牲小树为代价来主导生态系统。

大树气候适应力更强

科学家表示,大树只占森林树木总数的 1%,但却承担着50%的碳循环和存储,以及可能同样比例的水循环。研究发现的树木增肥是一个好消息,反应亚马逊树木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比以前认为的更强。剑桥大学热带植物生态学科学家也称,科学家担心气候变迁会削弱亚马逊地区的树木碳汇效应,但研究证实二氧化碳在刺激生长方面的作用仍然存在,显示这些森林具有非凡的恢复力。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光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没有看到雨林树木消亡的迹象,树木的体型和数量也在增加。但研究中警告,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由于高温、缺水、野火和风暴等事件增强增多,预计未来几十年树木生长速度将减缓,死亡率将上升。

除了减少碳排放外,科学家呼吁,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原状,阻止森林砍伐,否则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毫无意义。这项研究由来自巴西、英国等地60所大学的近10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已发表在《自然植物》杂志。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