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和机器人领域最近又有突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功开发能每68秒生产一只电子蟑螂(又称“生化蟑螂”)的自动化系统,不仅展示自动化巨大潜力,也为生物电子学领域开辟道路。
论文第一作者Lin Qifeng与团队设计的专门机器人系统,能自动将便携式刺激和通信电子设备装到蟑螂身上,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效率。“生化蟑螂”生产步骤如下:
- 以二氧化碳让蟑螂睡着
- 金属棒固定蟑螂于适当位置
- 计算机视觉精确定位安装点
- 机械手臂将电子背包装到蟑螂背上
- 移除固定设备,释放改造后蟑螂
研究员强调,这过程不伤害蟑螂,且很方便扩大产线。新技术潜在应用范围广泛:
蟑螂被选为理想载体,因有坚固外骨骼、出色运动能力,以及各种环境都能生存的神奇力量。以电子增强后,先天优势更提升许多。
但新技术难免伦理问题和担忧。批评者质疑将活体生物改造成机器的道德性,以及隐私和安全风险。研究尚未经同行评审,11月已发表在论文预印本平台arXiv。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显示生物工程和机器人技术的重大进展,以及结合机器人学、生物学、电子学和计算机视觉等跨学科合作的力量。
研究更深入后,可能会看到更多领域应用,甚至扩展到其他昆虫或小移动物。无论如何,生化蟑螂为科技开辟全新且充满可能性的领域。
(首图来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