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儿童人数居高不下,饮食和环境是两大诱发因素,为找出与基因的关联性,有助未来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标靶治疗,林口长庚医院医师利用次世代基因测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哮喘和异位性皮肤炎过敏儿童的免疫T细胞接受体表面的特定几种基因,在接触尘螨或食物的过敏原后表现异常,进而导致哮喘和异位性皮肤炎的过敏反应症状。

主持这项研究的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胸腔内科医师邱志勇表示,过敏性疾病是全球儿童公用的重要健康问题,对个人和医疗系统都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20-30%的儿童受过敏性疾病影响,其中台湾儿童哮喘的发生率大约是5-7%,而台湾儿童异位性皮肤炎的盛行率则高达10-15%。

邱志勇指出,临床上,哮喘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喘鸣和咳嗽,而异位性皮肤炎主要影响皮肤,引起瘙痒、皮疹和皮肤炎症,这两种疾病都涉及免疫系统引起的过敏反应,并都是借由免疫T细胞表面上的接受体在接触到过敏原,如尘螨、食物、花粉、宠物皮屑后,引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进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病症。

邱志勇说明,免疫T细胞接受体的主要功能为识别和结合抗原,具有基因重组的特性,所以相当多样性,而这次研究便是利用快速且精准的次世代基因测序技术,探讨过敏儿童T细胞接受体的基因表现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进而应用在儿童过敏精准治疗这一全球健康议题上。

研究团队率先利用次世代定序技术,从次世代定序所创建的免疫T细胞数据库中的78位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过敏儿童免疫T细胞接受体接触到尘螨过敏原时,会启动接受体上基因TRAV4和TRAV13-1的表现增加,后续与哮喘和异位性皮肤炎的过敏反应都有相关,若接触的是食物过敏原就会启动接受体上基因TRAV8-3表现增加,后续与异位性皮肤炎的过敏反应比较有关。

邱志勇分享,次世代基因测序是一种结合生物科技、蛋白质体学、基因体学、统计学及程序设计等跨领域专业知识的DNA串行分析技术,是生物研究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通过这项先进技术,有望逐步揭开儿童过敏反应的基因密码,让医师未来可依据个别孩子特定的过敏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标靶治疗,达到更精准有效的治疗目的。

邱志勇强调,次世代基因测序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现代医学,医保局也核准给付常见癌症使用NGS检测,因此其应用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帮忙,能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与具有更有效的改善与疗效,同时对于全基因测序研究、转录体学、微生物菌落的分析和遗传学研究等,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这项研究结果说明免疫T细胞表面受体上的基因表现,在过敏原接触引起的过敏反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项突破性成果已刊登在2024年5月医学期刊“儿童过敏与免疫学(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杂志。

(首图来源: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