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对欧盟约7成出口商品加征15%关税,出口导向的德国首当其冲。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局专家福克斯指出,虽然美欧完成协议暂缓贸易冲突,德国汽车产业因整车、零部件与原料“多点同时课税”,受创仍深。
美欧上周完成关税协议,根据协议内容,8月7日起美国将对欧盟约7成出口商品课征15%关税;作为交换,欧盟承诺3年内采购包括液化天然气与核燃料、总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也将对美国加码投资6,000亿美元,以及购买数千亿美元的军事装备。
欧盟成员国中,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的德国,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最大。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2024年德美贸易总额达2,550亿欧元,美国已取代中国连续8年第一的地位,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关税让德国经济引擎短暂熄火汽车制造受创尤深德国经济部辖下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局(GTAI)德美贸易专家福克斯(Torsten Fuchs)指出,现阶段谈妥的美欧关税协议,让企业吃下一颗暂时的定心丸,但美国过去数月反复的关税政策,已使企业普遍陷入“观望状态”,导致德国经济引擎短暂熄火。
由于关税规则变动频繁,越来越多德国企业被迫聘请报关代理人,以应对复杂程序,进一步推升运营成本。
根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估算,15%关税加上对钢铁与铝材的50%附加税,将使德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0.15%,约损失65亿欧元;慕尼黑衣佛研究所(Ifo Institute)则预估减幅为0.2%,相当于86亿欧元。
福克斯表示,不同产业受到关税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汽车产业因整车、零部件与钢铁、铝材等重要原料皆遭加征关税,从生产、组装到出口的每个阶段成本都上升,成为受创最深的产业。
相较之下,同为德国关键出口产业的机械制造业,所受影响相对有限。福克斯解释,德国企业多生产具高度专业性的机械设备,较少竞争者,大部分关税成本可转嫁至美国终端客户。
根据美欧双方协议,部分产品将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包括飞机与零部件、特定化学品与部分药品、部分农产品、半导体设备及若干关键原物料。
德美经贸连接深政府多管齐下助企业度难关针对美国关税政策是否会导致德美经贸关系出现结构性变化,福克斯表示,跨大西洋合作对德国至关重要。欧盟与美国双边经济高度集成,合计占全球商品与服务贸易近3成、全球GDP约43%。
目前约有5,800家德国企业在美国设有据点,美国不仅是德国最大出口市场,也为德国带来庞大投资。福克斯表示,这样的互赖关系短期内难以撼动。
他进一步以7月24日于慕尼黑(Munich)举行的德美经济论坛为例,说明双边合作热度不减。巴伐利亚邦经济部长艾万格(Hubert Aiwanger)在论坛上说,“美国进口德国产品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实际需求”。
至于德国政府与欧盟如何协助企业应对关税冲击,福克斯指出,企业须先自行调整运营策略,必要时通过价格手段吸收部分成本。德国政府要做的则是通过改善总体环境降低企业负担。
例如联邦政府已宣布自明年起调降制造业电力税,降低能源成本,并研讨商议进一步减少企业运营负担的措施,以维持德国作为制造基地的吸引力。
联邦政府也强化对外经贸支持工具,协助企业分散市场风险。相关措施包括出口信贷保险、海外拓销计划、商机撮合,以及“与德国共创商机”等方案,帮助企业拓展新兴市场与多样采购来源,以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