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高潮来自今年6月。为了迎头赶上OpenAI和Google,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砸下143亿元(美元) 投资知名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并请来其创办人Alexandr Wang掌舵全新的“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
同时,马克·扎克伯格展开一场大规模“挖角行动”,从苹果、OpenAI、北大等机构延揽了一批AI领域的明日之星,包括基础模型开发负责人庞若鸣、思维链论文作者Jason Wei、阵容堪称“AI界的超级战队”。
但好景不长,该梦幻队伍的蜜月期相当短暂,内部很快就传出人事动荡与管理危机。
首位离职的是随Wang一起加入的Scale AI前高层Ruben Mayer,仅两个月就离开,虽强调是“个人原因”且“对Meta经历感到满意”,仍引发各界猜测。
接着,AI研究员Rishabh Agarwal、产品总监Chaya Nayak、研究工程师Rohan Varma等核心成员陆续出走。Agarwal临别还引用马克·扎克伯格的名言:“在变动快速的世界里,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颇有弦外之音。
根据内部消息,导火线之一是团队对Scale AI提供的训练数据品质失望透顶,批评其采用低成本众包模式,远逊于竞争对手Surge、Mercor等依赖专业数据标注的模式。
Meta的研究团队甚至开始绕过这位官方合作伙伴,另寻数据源,变相否定了这场百亿投资的价值。
除了数据品质问题,内部文化冲突也让团队陷入混乱。
据传从OpenAI等公司来的新人对Meta原本的官僚体系感到沮丧,而原有的GenAI团队则认为自己被边缘化,变成二等公民。MSL成了大公司病与创业公司文化的冲突前线,士气低落、效率下滑。
外界更质疑,这笔巨额投资究竟是“战略合作”还是“高价买人秀”?
内部风暴未止,外部也传出Meta自家AI模型Llama 4表现平平、AI助手使用率惨淡(活跃用户仅占10%左右)。
据消息人士指出,Meta高层已开始讨论是否直接引进Google Gemini或OpenAI模型到自家Meta AI中作为备案,这不啻于公开承认:我们技术落后了。
虽然官方仍强调会持续维持“自研、开源与异业合作”的多样策略,近期也才与Midjourney完成合作,但这些都无法掩盖自家模型进展停滞的事实。
更讽刺的是,据说Meta内部开发工具早已默许员工使用OpenAI、Anthropic等对手模型来辅助写程序,实质早就在“借力使力”。
正当技术问题尚未解决,Meta又卷入AI伦理争议。
根据《路透社》调查,Meta疑似让用户未经授权创建“名人版AI聊天机器人”,模仿对象包含泰勒·斯威夫特、安海瑟薇等知名女星。
这些AI不仅会自称是本人,甚至会在互动中进行性暗示,并根据用户要求,生成逼真的“名人穿内衣”或“泡澡自拍”图像。
更夸张的是,其中至少三个AI是由Meta自家员工创建,且互动次数超过千万。虽然事后Meta紧急下架并增设青少年安全措施,但已引起公众质疑其平台管理失控。
从百亿挖角、文化冲突、模型品质堪忧,到道德争议连环爆,Meta的AI之路显然不是一帆风顺。马克·扎克伯格重金打造的AI帝国,到底能否杀出一条血路?还是会变成竞争对手版图上的一块“殖民地”?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