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林敏聪、高英哲、蒋正伟,今年同时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该学会在全球拥有超过50,000名会员,每年仅0.5%会员能获会士殊荣。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成立于1899年,是全球最具指标性与影响力的物理学专业团体之一,旨在促进物理学知识发展与传播,每年举办20多项科学国际会议推动学术传播与公共参与,较重要包括:
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APS March Meeting):全世界最大型一年一度物理研讨会,聚焦凝聚体物理,每年超过万名学者参与朝圣。
美国物理学会四月会议(APS April Meeting):聚焦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
此外,美国物理学会也出版许多知名学术期刊,如每周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系列期刊等。
目前美国物理学会拥有超过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会员,每年仅0.5%会员获会士殊荣,为全球物理学界极具荣誉的专业肯定。
台湾大学14日发布新闻稿指出,台湾大学物理学系自创系以来,首次出现同年3位教授齐获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殊荣,分别为林敏聪、高英哲、蒋正伟教授,彰显该系于基础前沿物理领域的深厚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林敏聪教授于1996年获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哈勒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表面磁学与磁性纳米结构,曾任国科会副主委、台湾物理学会主席,因推动台湾物理科学发展、促进全球伙伴关系、科学倡议方面展现卓越领导力,并在低维度与纳米尺度磁性系统互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贡献,因而当选今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高英哲教授1993年从台大物理系毕业,1995年服完兵役后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取得博士,曾任台湾物理学会主席,专攻凝态物理理论、强关联电子系统、量子多体系统研究。今年当选理由为精研量子多体系统新兴现象的数值方法,积极促进亚洲地区理论与实验物理交流,深化与美国物理学界合作。
蒋正伟教授于2000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本粒子现象学。今年当选理由为深耕探索稀有粒子衰变、CP破坏、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并在推动亚太及国际粒子物理合作、教育方面贡献卓著。
(首图来源: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