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国际半导体展论坛持续登场,被誉为“日本人形机器人之父”的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今天受访表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来说非常关键,尽管中国人形机器人成本低,但可能还要十年,应用市场才会浮现。

相较人形机器人整机,石黑浩认为,机器人虚拟分身拟真软件应用,可能发展较快。他建议,台湾可在既有人形机器人整机基础上,搭配电子或零配件,布局人形机器人多样应用。

石黑浩今天受邀出席SEMICON Taiwan 2025国际半导体展论坛演讲,畅谈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器人虚拟分身拟真(Avatar)应用愿景,会后中午接受媒体采访。

石黑浩指出,日本社会相对可接受虚拟分身拟真技术应用,这次来台,他好奇台湾产学与社会是否同样可接受虚拟人物分身互动,这也是他此次来台交流的重点之一,也不排除与台湾机器人企业洽商合作的可能性。

他预期,无论是提供工厂搬运等物理性、或是与人互动交流等有温度的机器人应用,未来将会急速增长。

回应记者提问谈到人形机器人整机发展前景,石黑浩直言,“市场需求很重要”,他指出,25年前日本本田(Honda)曾开发出人形机器人ASIMO,索尼(SONY)也布局人形机器人,但ASIMO于2022年宣布退役、索尼也形同放弃,“关键就在没有市场”。

他表示,市场需求对于人形机器人整机仍是关键,现在发展人形机器人,“市场不会马上出现”。

他指出,与25年前本田打造ASIMO人形机器人不同的是,现在有了人工智能(AI)技术,可让人形机器人更聪明,但是人形机器人增加的应用,仍未明显,此外要观察人形机器人可把人类可以做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够精巧、感官是否够细腻,这些功能都还要努力。

相较人形机器人整机,石黑浩认为,机器人虚拟分身拟真软件应用,可能会发展较快,因为拟真分身应用便利性高,会越来越普及,可转化到附加价值高的场景,例如送餐机器人,多加一个分身,任务不仅送餐也可点餐或提供建议。

中国厂商近年积极开发推出各种人形机器人,石黑浩指出,中国人形机器人成本相当低,“看来胜负确定”,他认为,短期内台湾和日本无法做出低廉成本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与之竞争。人形机器人“非中供应链”布局,石黑浩认为目前不可行,因为日本等国制造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昂贵,屏除中国供应链,难度相当高。

不过石黑浩认为,台湾半导体和关键零配件有优势,可以发挥创造力,在既有人形机器人整机基础上,搭配电子、传感或是关键零配件,布局人形机器人多样市场应用。

美国AI芯片大厂英伟达(NVIDIA)和电动汽车大厂特斯拉(Tesla)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石黑浩分析,英伟达和特斯拉技术可让人形机器人更聪明,但中国机器人软件奋起直追,“我们应该要谨慎小心”,就像日本本田很早就开发人形机器人整机,中国迎头赶上。

预期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石黑浩预期,市场应用真正浮现,可能还需要十年,历经两波浪潮后,才会有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

尽管市场需求仍未成熟,石黑浩坦言,市场资金仍源源不绝涌入机器人产业,相较之下,美国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投资相对冷静。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开发有更多企业投入,技术也会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实在现实社会应用的时间点,也不会太遥远,进步速度会更快。

石黑浩说,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公司也呼出资源,开发人形机器人应用,“因为没有市场,才要开拓市场”,这样才能成为新领域先锋,站稳先机。

(首图来源: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