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减重非常有效的“瘦瘦针”席卷全球,带动相关药物销售暴增,更引发媒体与学界广泛讨论研究。最近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发现,每周一次为小鼠注射含“母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vaccae)的“疫苗”,竟有预防肥胖之效。论文发表在《大脑、行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肥胖疫苗”能否成为下款明星药物,值得期待。
母牛分枝杆菌是天然土壤细菌,有多种潜在医疗价值。如2007年研究,科学家发现注射经高温杀菌的母牛分枝杆菌,可刺激小鼠血清素分泌,有效减轻焦虑与不安等行为。本次研究,科学家测试能否改善不良饮食引发的焦虑行为,同时查看对体重的影响。
年轻小鼠实验十周:一组食用健康饲料,另一组含40%脂肪、40%碳水化合物及20%蛋白质的高脂饮食。每组小鼠半数每周注射高温杀菌过的母牛分枝杆菌。结果显示,食用高脂饲料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内脏脂肪也明显变多,但惊讶的是,注射疫苗的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和内脏脂肪竟与健康饮食组相当。主要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士生路克·戴斯蒙德(Luke Desmond)指出:“发现显示,母牛分枝杆菌能有效预防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
肥胖与慢性炎症间有紧密的双向关系虽然研究员尚不清楚疫苗如何帮助小鼠保持体重,但推测可能与免疫系统调节、发炎反应下降有关。领导研究的科罗拉多大学的集成生理学教授(integrative physiology)克里斯托弗·洛里(Dr. Christopher Lowry)表示:“母牛分枝杆菌源于土壤,是人类演化过程曾紧密共生的菌种,但因都市化逐渐失去联系。”
人类演化早期,祖先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常触摸泥土、饮用未净水处理的水,因此常接触母牛分枝杆菌这类“老友微生物”(Old Friends Microbes)。这些细菌参与免疫系统调节,并帮助创建平衡免疫反应,减少过度发炎和疾病风险。
洛里教授解释:“这些微生物的公用点在于能与人体免疫系统互动作用,尤其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并将免疫反应导向抗发炎模式。”肥胖与慢性炎症间有种紧密的双向关系:脂肪增加可能导致轻微慢性发炎,炎症又会促进体重增加并升高代谢症候群及第二型糖尿病风险,故定期注射母牛分枝杆菌可能从调节免疫反应而避免不良饮食引发的肥胖。
团队计划更深入探讨母牛分枝杆菌预防肥胖的机制,以及是否能逆转成形的肥胖,并探索口服疫苗是否与注射一样有效。将来人体实验若验证,牛分枝杆菌疫苗有望成为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预防肥胖方法。为了推动商业化,团队已成立Kioga技转公司(spinout company)。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