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配音员郑子诚日前出席TVB剧集《侠医》宣传活动时透露,其声音已成为AI仿冒的对象。他指有朋友曾发送网上视频给他,发现YouTube上出现利用其声线制作的股票分析及时事评论内容,声音几可乱真,令他担忧AI技术将冲击配音行业的生计,并呼吁政府尽快立法约束。
郑子诚表示,有朋友曾发送相关视频给他,内容包括股票分析及时事评论,旁白声音与他本人极为相似。虽然他凭借语气和感情的细微差别仍能分辨真伪,但承认“如果普通人咁听,系分不出嘅”,显示该技术已达到极高水准。
这些仿冒内容并非由郑子诚亲自录制,却能完美复制其标志性的磁性声线。他坦言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咗其实”,显示AI仿声技术对配音行业的威胁已是现实。
谈及AI仿冒声音对工作的影响,郑子诚直言忧虑。他指出,若AI能够模仿其声线,而价钱与真人配音存在巨大差异时,客户基于预算考量很可能选择AI服务。
根据媒体报道,网购平台上已出现大量AI生成语音产品,部分售价低至7.9元人民币,与传统配音员的收费形成巨大价格差距,对业界构成严重冲击。
郑子诚指出,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这些仿冒声音只模仿其声线,并无使用其名字,令他即使发现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追究责任。
有立法会议员也关注此问题,指出声线暂时不构成版权,因此通过AI生成的声音不涉侵权。为完善《版权条例》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保障,政府已计划修例。
面对这项技术挑战,郑子诚坦言暂时未想到实际应对方法。他强调业界需要团结,并期望政府介入:“业内人士大家要好团结,或者政府都要做少少东西,要立法先得”。
有立法会议员期望政府能够完善《版权条例》,约束AI生成产品,在保障市民权益的同时促进科技理性发展。现阶段郑子诚只能采取“少听为妙”的消极策略,眼不见为净。
来源: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