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世界,生存竞争也如非洲草原残酷,时时刻刻上演弱肉强食戏码。高压环境下,身为“猎物”的细菌必须发展各种自保机制,才能在演化洪流争得一席之地。近日德国发现,自然界常见细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竟能分泌“雷达分子”,主动侦测天敌,并启动防御机制。论文5月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

丁香假单胞菌的天敌“变形虫”

丁香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能由植物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引发叶斑、枯萎等疾病,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是农业威胁。天敌之一是以细菌为食的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名为苍白多孢子虫(Polysphondylium pallidum)的变形虫在土壤靠捕食丁香假单胞菌维生,形成强大生态压力。但本次研究,德国耶拿大学(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Jena)教授Pierre Stallforth博士的团队发现,丁香假单胞菌具有一套独特的自我防御机制,能有效侦测并抵御变形虫的威胁,使其得以维持菌落繁衍。

CraR蛋白助细菌“看见”掠食者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Shuaibing Zhang解释:“丁香假单胞菌会分泌一种称为丁香菌素(syringafactin)的脂胜肽(lipopeptide)分子。这种化合物本身对变形虫无害,但变形虫会代谢它,将其中的脂质部分移除,转化为单纯的胜肽(peptide)分子。”丁香假单胞菌体内则具有一种特殊的传感器蛋白CraR,能识别这些代谢后的胜肽,借此感知变形虫的存在,并迅速启动毒性分子pyrofactin的合成,展开反制措施。换言之,丁香菌素就像是主动发射的雷达波,而CraR则是接收“回波”的接收器,这套机制构成了一套精密的“化学雷达”(chemical radar)系统,使细菌能在敌人逼近时先发制人。

干扰雷达,可能成为防治新招

为了进一步厘清“化学雷达”在变形虫威胁下对丁香假单胞菌感染植物之能力的影响,研究团队比较了正常菌株与缺乏传感器蛋白CraR的突变菌株感染植物的表现。结果显示,没有变形虫干扰时,所有菌株皆能顺利感染植物;然而,一旦变形虫存在,只有具备正常化学雷达的菌株才会致病,引发植物叶片黄化等病症。这项发现凸显了化学雷达在细菌生态互动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也暗示,若能针对这套系统设计抑制策略,或许可为控制作物病原菌打开新的防治方向。

微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揭示,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其实具备精密而灵活的生存机制。丁香假单胞菌的“化学雷达”不仅助其精准侦测与即时反应,也为我们理解微生物与环境互动的演化策略提供崭新视角。这项发现深化了人们对病原菌与掠食者间攻防的知识,更为农业病害的防治带来启发──若能有效干扰或封锁这套化学雷达系统,或许就能削弱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力,进而保护作物免于侵害。

(首图为受感染出现细菌性斑点的番茄,来源:Chris Smart, NYSAES, Geneva NY,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