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各个领域,形象编辑也不例外。从早期只能套用简单滤镜、基础美颜修图,到如今AI可以依据自然语言描述完成精准编辑,这个领域的进步可说是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整个数字内容产业的格局。
2025年,Google旗下DeepMind推出的Nano Banana(正式名称为Gemini 2.5 Flash Image)成为产业焦点。这款模型不只把“用一段文本就能完成修图”从想象化为现实,还能在多次编辑过程中维持人物或对象的角色一致性,同时支持多图融合、场景置换与细节修饰等高端功能。
无论是专业创作者、设计师、营销人员,或一般用户,Nano Banana都不再只是娱乐用的小工具,而是能切实融入日常内容制作流程的实用解决方案。本文将从诞生背景、核心功能、技术亮点、使用平台、应用场景、提示撰写技巧、优势与限制,以及市场反应与未来趋势等面向完整解析,协助读者一次掌握这项前沿技术。
“Nano Banana”其实是Google对Gemini 2.5 Flash Image的内部代称。外界最初会注意到它,源于Google高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张“三根香蕉”梗图。看似玩笑,背后其实预告了Google在生成式形象编辑上的一次重大升级。
Nano Banana能确保同一人物在不同场景中仍保持五官特征与整体风格一致,有效避免过去常见的“像又不像”尴尬;同时模型对场景语义的理解更深入,能在不破坏原图叙事逻辑的前提下,完成背景替换、光线调整与构图优化。
在这里带大家快速掌握这次Google Gemini (Nano Banana )图像升级的功能。
举例来说,你可以把自己P去巴黎、撒哈拉沙漠或自家后院,背景怎么换、衣服怎么变,脸都不会变成AI生成的假人。编辑完还能一键变视频,让静态图变得更有戏。
换造型、换场景:直接上传照片后指令编辑,保留角色面貌、发型、肤色。可玩出“我穿和服站在富士山”、“吉娃娃变海滩辣妹狗”等组合。
合图功能升级:支持“多图合成”,把你跟宠物、家人拼成一张自然合照,或做出全新场景画面。
支持多步骤编辑:像“空房变装潢图”,先换墙面颜色、再加家具、摆咖啡桌,每一步都能指定局部修改,其他地方保持不变。
风格转换新玩法:可把一张图的色调与纹理套用到另一张对象上。像是用玫瑰花瓣的质感去设计雨靴,或让洋装穿上蝴蝶翅膀的样子。
目前这些新功能已在Gemini App全面开放,免费与付费用户都能玩。不过所有图片都会加上Google的两层水印,一个可见、一个是“SynthID”隐形数字浮水印,用来标示该图片为AI生成,方便关注与识别。
Google开发者博客对Gemini 2.5 Flash Image(Nano Banana)有相当完整的功能说明,以下整理其核心重点。
Nano Banana在多次编辑、跨场景生成时,能维持同一人物或宠物的五官比例、发型轮廓与整体气质。对品牌拍摄、长期内容系列或角色经营特别重要。以品牌宣传为例,若需要同一位代言人在不同场景拍摄多张宣传照,Nano Banana能确保形象前后一致,强化品牌的连贯性与识别度。
用户无需掌握复杂修图术语,只要以自然语言交代需求,例如“把背景柔化”、“替黑白照片上色”、“移除衣服上的污渍”,系统即可理解并执行相对应的局部或全局调整。这样的操作方式大幅降低形象编辑的门槛,让非专业用户也能做出专业级成品。
模型支持同时导入多张参考图片,将商品与生活场景、人物与旅游地标等元素自然融合,生成高度写实的新画面,进而节省传统棚拍的人力与时间成本。电商场景中,商家可上传产品照、模特儿照与环境照,由Nano Banana产出各式场景延伸图,效果自然真实。
Nano Banana承袭Gemini的语义理解能力,能在“景物—时节—文化符码”之间做出合理推断。当你要求“东京樱花季的黄昏街景”,模型不只会呈现符合需求的场景,更会在光影、季节氛围与地标细节上保持合理一致,让输出既好看又合情合理。
那么,关于官方宣称的人物一致性等这些效果-是否真的有这么厉害?我们针对此特性做过实测,于《Gemini 2.5 Flash Image图像编辑模型实测:人物一致性、去除杂物、图片合成效果是否真有那么神?》一文中,我们提供了多组案例。
其实Gemini在尚未更新成新模型时,当图片中的人物足够大且清晰的情况下,修图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下方的组图分别是上传的原图(左)、将衣服换成黑色(中)、将背景换为教室(右),可以看到Gemini当时已经可以很好地完成指令,除了指定要更改的部分外,其余几乎都就像实重现,要非常仔细看才能看出些微差异。(以下旧模型测试时间皆为2025年7月)
不过当图中人物较小或是本身就没有那么清晰时,Gemini旧模型在图片重现上就会有明显瑕疵。像是笔者上传了一张照片,下指定要求将左边的人物去除时,旧模型虽然有确实地完成指令,不过人物脸部可以看到已经明显换了样子,五官还有点糊在一起,也少了一只手,简而言之就可以很轻易地在第一眼看出不合理之处。
旧版模型测试
换到了Gemini的新模型,可以看到在脸部处理相较于过去好上许多,虽然还不能说跟原图一模一样,但乍看之下有机会可以以假乱真。接着笔者又再下指令要求将背景换成海边,在场景的处理上一样是没有问题,不过细看脸部又会与上一张略微不同。
Nano Banana测试
在一个人的场景下基本没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试试能不能将两个人合成到同一张图片中。Gemini旧模型(中)只能抓到原图(左)很大概的轮廓,像是西装、黄衣服、一男一女等元素,但无法生成出一样的面貌;新模型(右)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是进步许多,整体人物一致性维持相当不错,甚至女生黄衣服上的蕾丝也有还原。
至于可以使用Nano Banana的应用场景,则是可以五花八门,依照用户的不同需求而定:
重塑自拍风格——将自拍转换成各式风格(复古、动漫、写实电影感),强化社交媒体平台的视觉特色。
旧照修复与上色——让泛黄或黑白的老照片重现细节与色彩,保存珍贵记忆。
宠物形象创意——把宠物变成桌上公仔等可爱造型,具话题性与分享度。
虚拟试衣——上传个人照片快速试穿不同款式,提升购物体验并降低退换货与陈列成本。
多场景商品图——自动生成不同场景、角度与构图的产品图,满足平台多样上架需求。
A/B视觉测试——快速产出多版本素材,用于广告与转化率测试,缩短决策周期。
叙事型提示产出主视觉与延伸素材——即使是短周期活动,也能维持素材的量与质。
受众分众内容——依不同群体偏好生成定制化视觉,提高互动与转换。
示意图与场景合成——做新闻或专题的视觉补充,协助读者快速理解复杂资讯。
照片补述——在不误导的前提下增补画面元素,务必保留标示与来源说明。
Google先前一直没有公开说明Gemini的用量限制,仅表示付费订阅的AI Pro、AI Ultra用户会拥有“更高权限”。随着能修图的Gemini 2.5 Flash Image模型推出,以及生成3D模型公仔的热潮,许多用户都相当好奇一天到底能生成多少张图,深怕不小心就达到上限。而现在Google终于正式公布,Gemini免费版、AI Pro和AI Ultra各个方案的明确限制。
关于Google Gemini免费方案限制方面,针对现阶段大家最关心的图像生成功能,Gemini相当大方:免费版用户每天可以生成或编辑100张图片,相较于ChatGPT大约生成3-5张就会达到上限,这个额度可说是非常够用。而付费的Pro和Ultra版本,则都提供每日1,000张的额度。
Google官方有一份“How to Prompt Gemini 2.5 Flash Image Generation for the Best Results”指南,在这里面,官方明确建议:不要只列关键字,要用完整叙述描写场景。
“Describe the scene, don't just list keywords. …A narrative, descriptive paragraph will almost always produce a better, more coherent image than a list of disconnected words.”
同时,Google在“Tips for getting the best image generation and editing in the Gemini app”中则建议把提示拆成六大要素:
这种结构化写法能让模型更精准理解你的画面需求与限制条件。
而我们也整理了一份“Gemini 2.5 Flash Image提示词怎么下?官方5大诀窍澈底解析,教你打造角色一致且创意十足的图像”数据,让你可以直接上手。文中以步骤与对照范例说明“叙事式提示”如何优于“关键字堆栈”,并提供构图词汇、光线描述、材质细节与常见失败场景的修正方法,对初学者非常友善。
范例提示(结合六要素):
“主体是一位穿白衬衫、微笑看镜头的青年;中景构图、黄昏金色侧光,背景是空旷的沙滩;整体风格写实偏暖色。请柔化背景海浪,并在画面左侧加入草帽作为配件点缀。”——一次交代主体、构图、光线、地点、风格与编辑指令,通常能一次生成接近成品的结果。
Nano Banana上线后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短时间内推动Gemini App添加超过1,000万用户、处理形象突破2亿张,高峰时段甚至一度使服务器承压。
Nano Banana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度角色一致性、优秀的出图效率与强大的多图融合,能直接改善品牌与电商工作流,缩短拍摄与后期周期,让不同渠道的素材风格更统一。对社交媒体运营者而言,Nano Banana也有利于一次备好多版本素材,应对不同受众与紧凑档期。
不过,也有限制/风险部分:社交媒体用户有反映,在尝试使用的时候,有时就会发生“未执行编辑动作、直接回传原图”的情况。
另外,过度写实的输出画面也拉高了社会上对于“真假难辨”的担忧。虽然Nano Banana的输出强调有数字浮水印,但是一般人难以理解。
预期未来,Google极可能持续优化模型稳定性、提升API性能,并在内容标示与合规治理上加码,力求在创意自由与社会信任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对内容产业与数字商务而言,Nano Banana很有机会成为形象生产机制链上的关键基础建设,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此外,还有与其他大模型的图片生成能力的比较部分绘图,除了生成能力之外,在界面的方便性以及文本的产生能力上也是值得研究的,虽然当时的评测是在Nano Banana之前,但是测试内容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