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集团今天向法院声明破产,然而问题的主因并非产业转型,而是公司财务玩太凶,导致这家资产十亿美元的企业负债可能高达500亿美元。
股市玩家大概都知道“借钱买股”的杠杆投资法,而汽车零件供应商First Brand则是开杠杆来买公司,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最终玩过头,这家资产约10亿美元,手头现金可能不到8亿美元的企业,负债估值却高达100~500亿美元。
First Brand已经在美国时间9月29日向法院申请Chapter 11破产保护,据公司表示,他们已经获得一组投资人同意,在法院监理下投资11亿美元协助First Brand重整公司财务,在此期间全球运营暂时不受影响。
这家First Brand集团,是专注于汽车售后市场零件的大型供应商,旗下品牌包括Raybestos刹车系统、TRICO雨刷、FRAM空气过滤器和专门生产副厂传动零件的Cardone,他们的产品竞争者多、可替代性高,销售渠道则是以Walmart、AutoZone等零售商为主,没有独特性,因此First Brand采取一项大胆激进的经营策略:把对手跟伙伴都买下来。
2023年并购Horizon Global这家全球等级的汽车零件供应商,2024年收购汽车LED国际大厂Lumileds,拿下在中国、德国和波兰的工厂,2025年又并购法国车用塑胶厂Novares。First Brand主要的品牌有一部分也是通过并购取得,通过连续大手笔并购,建造了庞大的汽车零件帝国,然而这些资金其实全都是靠举债而来。
玩弄供应链融资的两面手法不过公司举债通常都有记录,杠杆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开,First Brand为何可以玩到10~50倍呢?关键就在于他们使用“供应链融资”当做掩护,这种融资通常被视为应收账款,通常不会列在资产负债表上,让公司财报看起来债务不高,流动性充裕,实际上是拿资产换现金,一旦资金紧绷就会嘎爆。
台湾也有一家知名大厂,付款期限出了名的长,所幸没有爆发周转问题,但国外案例近年来却不少,像是英国Greensill Capital和瑞士信贷,闹出了高达100亿美元的应收账款缺口,最终只收回74亿美元。
相比之下,First Brand玩得更凶,他们甚至成立了十几家专门用来借钱的子公司,扩大融资规模,再进一步将公司预开的发票卖给金融机构,提前换取现金,同时对上下游出手,从两个方向赚时间差。最终引爆危机的是在今年9月,他们再次试图融资60亿美元失败,引发债券市场交易价暴跌,部分资产被银行冻结后,资金彻底断链,才披露这个庞大的骗局。
First Brand虽然未上市,但其规模庞大牵连甚广,目前超过10家关联企业同步申请破产,负责承销的金融机构Jefferies和Millennium也曝险。台湾汽车零件供应商永新-KY,目前也有总计4.99亿新台币的应收账款落在First Brand的子公司,已经通过美国律所处理,初步预计于10月6日起,每周还款40万美元,之后逐步调升为55及70万美元。
(首图来源: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