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发布旗下人工智能代理式IDE Kiro正式版,更新重点放在提升人工智能协作开发流程的可控性与一致性,并将使用场景扩展到终端环境与多项目架构。Kiro以规格驱动开发(Spec-Driven Development,SDD)为核心,强调先记录明确需求,再由人工智能协助生成程序代码,在正式版本中,官方进一步补强测试能力、版本回溯机制与团队管理功能。

Kiro引入属性导向测试(Property-Based Tests),协助检查规格与最终程序代码是否相符,传统单元测试大多依赖少量范例,测试角度容易受撰写者思考局限。Kiro则从EARS格式的需求描述中截取可验证行为,自动产生大量随机测试案例,涵盖更多场景检查行为。当测试发现反例时,工具会提示修正程序或调整规格,虽非形式验证,但在实务项目有助提升规格与实例的一致性,降低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程序代码偏离初衷的风险。

Kiro还加入检查点机制,避免人工智能代理在多次修改后难以回到合适的状态。系统会在代理每次变更时创建可回溯点,开发者可在不中断后续工作安排的前提下回复至较早版本,对长任务或多阶段实例特别有帮助,能减少重做与额外成本。

针对管理多模块或含多个组件项目的团队,Kiro提供多根目录工做空间支持,开发者可在同一工作区处理多个根目录,像是主项目搭配共享程序代码的环境,现在能于单一Kiro工做空间中由人工智能代理跨文件夹分析并生成程序代码,改善大型项目与单一存储库、多组件架构下的协作体验。

此次更新也正式推出Kiro CLI,让用户能在终端机中使用与IDE相同设置的Kiro代理,CLI沿用行为指引文件(Steering Files)与MCP设置,支持Claude Sonnet 4.5、Claude Haiku 4.5与Auto等模型,可读写本机文件、分析错误、关注bug与修补程序代码,并支持依前端、后端或数据处理等领域创建定制化代理。

Kiro添加组织账户集成,团队成员可通过AWS IAM Identity Center登录。管理者得以在AWS管理主控台中分配订阅方案、统一计费、设置MCP使用限制并管理权限,企业用户只需以组织身份登录即可采用现有管理流程,有利于在团队与企业规模下推动人工智能协作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