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快速旋转的中子星组成的“星系级重力波探测器”,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结构正在不断振动。这种背景“隆隆声”可能源自于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整合,此次研究还发现这些信号比预期更强的有趣现象。

重力波是时空结构中的涟漪,可分为高频与低频两种。一般的黑洞整合会发出高频重力波,可用地面探测器探测;而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整合后发出的低频重力波,只有星系级的探测器才能检测到。

重力波频谱。地面探测器可探测恒星级黑洞整合的重力波,若要观测更低频率的重力波则需要更长基线的探测器。下代激光干涉太空天线有望探测到更大质量的整合事件,而超大质量黑洞整合的重力波波长可达数光年,需利用脉冲星计时长组才能探测。(Source:ESA)

团队用MeerKAT脉冲星计时长组(MPTA),是南非MeerKAT无线电波望远镜数组为基础的探测计划。MPTA观测83颗脉冲星,记录脉冲到达地球的时间,并分析奈秒级微小偏差。脉冲星因稳定性称为“宇宙时钟”,这些致密天体每秒旋转数百次并发出规律的辐射脉冲。如果重力波经过地球与脉冲星间的时空,会改变脉冲到达时间,为检测重力波提供线索。

MPTA的观测结果显示,重力波背景的信号比预期的更强,可能意味着宇宙中存在更多超大质量黑洞双星系统,或我们的理论模型需要修正。此外,团队还首次在南半球天空的7nHz频段发现一个“热点”,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整合的集中活动区域。该持了重力波背景主要来自于这些双黑洞系统的理论,而非来自于均匀分布的早期宇宙事件(如宇宙弦或量子涨落)。然该“热点”是否确实为物理现象还是统计异常仍需观测确认。

全天域重力波背景讯噪比搭建图(7nHz)。白色星点为MPTA使用的脉冲星位置,越大星点代表提供更多背景重力波资讯。南半球位置(RA=1h, DEC= −70°)有显著的信号。(Source:Matthew T. Miles et al,(2024))

团队将继续结合其他国际脉冲星计时长组(NANOGrav/PPTA)数据,检测重力波背景来源与特征。这些研究将使我们更深入了解宇宙的时空结构与起源,并为探索早期宇宙的未知领域提供新方向。

研究成果有三篇论文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