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二月的气温已创下十几年最低记录,且冬季模式感觉还特别长,进入三月下旬还有冷气团,但低温环境对大脑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觉得,冬天会酿情绪波动、精神萎靡、整体来说效率低,然而科学家发现,寒冷天气下大脑运行效率更高,且没有证据显示冬天更容易患抑郁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一篇研究,观察参与者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是否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结果证明季节变化不会影响大脑的基本功能,大脑反而在冬季时运行效率更高。

神经科学家团队在不同季节招募28名年轻男性和女性,观察他们的情绪、情感和警觉性的变化,包括测量他们的褪黑激素水平,在两项心理学任务中扫描大脑神经活动变化,一项任务是警觉性测试,要求受试者当屏幕上随机出现秒表时尽快按下按钮,另一项任务是工作记忆测试。

就大脑的基本功能而言,在记忆任务中,春季测试的参与者神经活动最高,在秋季测试的参与者大脑神经活动最低,冬季的大脑活动反而处于中间位置。在警戒任务测试上,大脑活动在冬季最低,在夏季最高,有些人将这项结果解读为冬季精神不振的证据,但由于参与者的表现和警觉性与其他季节时一样好,因此科学家认为,这证明冬季大脑活动减少,代表大脑运行效率提高。

低温大脑能耗较少

过去研究发现,人们对某项任务越熟练,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大脑活动就越少,因为大脑变得更有效率。科学家表示,可以将冬季大脑神经活动的减少,视为大脑进入一种“节能模式”(eco mode),这种模式可以让大脑像在夏天一样运转,但消耗的资源更少。来自挪威的其他研究也支持这个结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功能在冬天时会稍微好一点。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冬季和夏季对62名参与者进行一系列心理任务测试,作者表示,虽然人们认为冬天时大脑思维会变得迟钝,但研究结果并没有为这种直觉说法提供实证支持。在冬季,参与者在两个不同的反应时间测试中表现得更好,并且在斯特鲁普颜色与文本实验中显示出增强控制能力的证据。

情绪障碍与季节无关

抑郁感觉也与季节无关,在情绪测验中,研究确实显示出一些季节性变化,但参与者的情绪是在秋季最低落,而不是冬季。另一项对34,294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大规模研究也显示,无论是从整个样本还是只从具有抑郁症状的受访者来看,抑郁情绪都缺乏季节性的影响。

还有一些针对北极地区人们进行的研究则发现,季节情绪变化与心态有关,北极地区的人如何看待冬天,是决定这个季节如何影响情绪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个春天迟迟不见身影的日子里,如果你感觉困倦,只想蜷缩成一团睡一整天的话,问题可能出在态度上,而不是你的大脑。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