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能毒杀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对抗癌症,至今仍是重要癌症疗法。许多乳癌、大肠癌末期患者都会接受化疗但有不少副作用,“化疗诱发神经病变”就是常见严重副作用,患者手脚趾会麻痹刺痛,甚至对温度和触碰异常敏感,还可能因肌肉痉挛无力影响行动。虽然多数病患停药后病变会逐渐恢复,但部分患者必须忍受数月甚至数年后遗症。

冷冻疗法原理及疗程

近年医学界积极探索减轻副作用的方法,“冷冻疗法”(cryotherapy)逐渐崭露头角,很有潜力帮助降低化疗诱发神经病变的风险。原理相当巧妙:以0°C低温使血管收缩,减少流向末梢神经的化疗药物浓度,降低末梢神经被药物损伤的程度。患者化疗时浸泡冰水、冰敷特定部位,或佩戴特定冷却手套等。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冷冻疗法有效降低化疗引发的神经病变风险。2024年综合分析(meta-analysis)纳入17项研究数据,涵盖2,800多名以紫杉醇类药物化疗的乳癌与胃肠道癌患者。结果显示,比未冷冻治疗的患者,神经病变风险降低77%。另一项2,250名乳癌患者研究显示,冷冻治疗能使严重感觉与运动神经病变分别降低35%与82%。

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乳癌专家拉约斯·普兹泰博士(Lajos Pusztai)博士指出:“很多研究都显示,冷冻治疗后患者感觉症状改善。即使部分效果来自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但只要有效减轻症状,就值得推广。”

冷冻疗法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科医师都了解冷冻疗法优点。调查184位肿瘤专家显示,仅六成医师听过,考虑推荐患者采冷疗疗法的医生更不到25%。这可能是因对新疗法认识不足或缺乏足够临床经验。冷冻疗法也尚未统一标准,如最佳冷疗温度、持续时间及施行方法等,都还有待研究厘清。化疗时维持适当低温也非易事,医护人员需准备更换大量冰袋,都增加操作难度。

虽然冷冻疗法仍未成为癌症看护标准,但美国有多家顶尖癌症中心(纽约大学与耶鲁大学的乳癌治疗中心)开始采用。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更将冷疗纳入标准建议。更多大型三期临床实验开始后,有机会确立最佳冷冻疗法规则,帮助更多化疗患者,免于神经退化这种烦人的副作用。

(首图来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