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与量子科技加速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工研院副总暨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所长林昭宪表示,量子计算的进展不仅将重塑科技产业结构,也将延伸至能源、生医与金融等领域,掀起新一波技术浪潮。

工研院今(28)日举办为期七天的“眺望2026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以“AI与量子跃升新经济”为主题,今日上午聚焦于量子科技的全球趋势与台湾的潜在机会。

林昭宪指出,量子运算目前主要分为三大技术路线:超导、离子阱与光学量子。超导具扩展与量产优势,离子阱以高保真度和长相干时间见长,而光学量子则可在室温下运行,便于与通信及传感技术集成。

他强调,国际对量子投资的热度持续升温,累积投入金额超过440亿美元,主要聚焦金融、制药与材料模拟等应用领域。根据麦肯锡预测,全球量子产业规模有望于2030年突破900亿美元,成为驱动下一波科技革命的重要动能。

台湾有望以AI与半导体供应链为核心优势,逐步发展量子软件、算法及测试场景,串联国际研发能量,创建自有的量子产业生态。林昭宪表示,若台湾能将AI技术与半导体制造实力结合,未来有机会在全球量子计算产业链中占有关键地位。

本次研讨会也邀集多位国际重量级讲者,包括量子创新公司Quantinuum创新首席科学家Harry Buhrman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lain Aspect教授、鸿海科技集团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谢明修,以及IBM台湾首席技术官庄士逸,分享量子运算与人工智能在全球产业应用的最新进展,为台湾未来的量子策略与国际合作方向提供借鉴。

(首图来源:工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