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Apple Watch Ultra 3和Apple Watch Series 11有个关键变化,它们的钛金属表壳采用3D打印制成。这不只是材料替换,而是一场真正的生产工艺革命,也让Apple成为少数能以量产规模使用金属3D打印的科技品牌。
起初,Apple的想法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将原本用于原型开发的3D打印技术,直接用来量产数百万颗,并完全符合Apple外观与结构标准的表壳,但在今年的Apple Watch Ultra 3和Apple Watch Series 11钛金属版本做到了。
Apple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导入金属3D打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可持续发展。传统锻造采“减材加工”,需要削掉大量材料;但3D打印采“积层制造”,对象直接堆栈出最接近成品的形状,大幅降低浪费。
因此Ultra 3与Series 11的钛金属使用量比上一代减少整整50%。Apple推测估计,今年光是Apple Watch就能节省超过400吨的原钛,对Apple 2030碳中和目标有相当关键的意义。
Apple Watch Ultra 3、Series 11钛金属版,采用3D打印钛金属表壳。
走进Apple的生产线,可以看到一台台大型3D打印设备日夜运行,有点像白色乐高塔。每台机器同时使用6支激光的检流计,反复堆栈超过900层金属粉末,每一层仅60微米厚。
Apple Watch与Vision制造设计资深总监J Manjunathaiah博士解释,钛金属在打印前得先被雾化成50微米粉末,而且含氧量必须被严格控制,否则高温下会直接反应失控。
Bergeron表示,这完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精度的极限挑战”,仍得在“量产速度”与“精密品质”之间取得平衡。
积层制造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制作过去锻造难以做到的细节。例如能在表壳内侧打印特定微型纹理;增强移动网络表款天线的塑胶隔离层黏着,并改善防水结构的封合效果,这让表壳强度、韧性与重量取得更佳平衡。
以3D打印技术要在Apple Watch Ultra 3上维持耐用且轻量、在Apple Watch Series 11上呈现抛光镜面效果,都需要应用尖端的材料科学。
除了今年Apple Watch Ultra 3和Apple Watch Series 11钛金属版本以3D打印制成,新推出的iPhone Air的USB-C端口,同样采用再生钛金属粉末,并以金属3D打印打造,成功实现更纤薄同时兼具耐用度的设计。这代表Apple已将积层制造视为长期方向,而非单一实验性技术。
iPhone Air的USB-C端口,同样采用再生钛金属粉末,并以金属3D打印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