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车辆移动研发联盟与电子电机同业公会,今日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成立AI Automotive产业大联盟,希望共同推动台湾自主创新的车电生态系。

智能车与电动汽车再加上人工智能,是全世界已经杀到血肉模糊的产业最前线,台湾虽然在十几年前就高喊拥有半导体优势、ICT技术优势和物联网优势,然而经过十几年,我们都已经从德国实地试驾Level 3回来了,台湾似乎还在原地高喊。

在经济部促成下,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TEEMA)和车辆移动研发联盟(TARC),终于签署合作协议,成立“AI Automotive产业大联盟”,目标是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与车联网三个关键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量,加速技术落地,带动产业发展。

电电公会秘书长林全能表示,自从鸿海集团刘扬伟董事长接任理事长之后,电电公会就积极推动车电产业发展,现在他们希望通过公会力量,集成车电产业供应链,建造智能车电生态系,最重要是开发强力的下游应用,包括电动汽车、机器人与无人机,如此才能带动整体产业前进。

TARC主委暨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董事长王正健则指出,这次成立AI Automotive产业大联盟,就是为了应对AI车辆智能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希望结合车辆中心的测试能量、工研院、中科院和资策会的研发能量,再加上电电公会的制造能量,让AI协助台湾车电产业智能升级。

产官学合作固然是参与这场战争的重要枢纽,然而最终还是回到一个问题,这些汇聚的能量最终要从哪出口?是纳智捷、鸿华先进、还是鸿海MIH平台?台湾或许有国际级的车电产业供应链能力,却没有对应的车电产品,现阶段的产业大联盟看起来不缺制造、研发伙伴,而是能够给订单的伙伴。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