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4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已找到方法,利用可能造成人们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E.Coli),将塑胶废弃物转变为制造常见止痛药“扑热息痛”(paracetamol)的原料。
法新社报道,“扑热息痛”(又称乙醯胺酚)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化石燃料衍生物制成,通常通过亚洲承承包商以低成本、高污染方式制造,其生产方式可能加剧气候变迁。
另一方面,世界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塑胶污染危机。各国为完成减少塑胶废弃物的国际条约,将于8月展开新一轮谈判,预料届时又将出现激烈角力。
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试图找出可以一石二鸟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式,结果他们找来第三种麻烦: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 (E. coli) can convert a molecule derived from a waste plastic bottle into paracetamol, a pain medication also known as acetaminophen, according to a paper in @NatureChemistry.
— Nature Portfolio (@NaturePortfolio) June 23, 2025
根据这篇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期刊,并由英国药厂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部分赞助的研究,化学家利用一种衍生自PET塑胶的分子,在大肠杆菌菌株中引起化学反应。PET是随处可见的塑胶瓶和许多塑胶制品的材料。
这样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对胺基苯甲酸(PABA)。化学家再将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以让产生的PABA转变为乙醯胺酚。
研究第一作者华勒斯(Stephen Wallace)通过声明表示:“这项研究显示,PET塑胶不再只是废弃物或注定变成更多塑胶品的材料,而是可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新产品,包括具有疗效的产品。”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