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薪水》调查2025年AI在台湾职场的使用现况,发现63%劳工开始使用AI工具、过半数对AI发展感到焦虑,学习意愿与实际行动却有显著落差!
93.9%劳工实际使用过AI工具,其中63.3%为“经常使用”,只有6.1%“没有使用过”。AI工具在职场的普及远超预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询问“您自认对AI的整体发展(如应用趋势、技术变化)了解程度为?”有14.3%选择“非常了解”,能掌握主要技术发展与应用方向,但有55.4%对于AI停留在“有点了解”的阶段,只知道一些应用范例或相关新闻。
即使AI运用普及,大部分劳工的理解仍在基础。
交叉分析发现,AI了解程度与使用频率呈现正相关。“非常了解”者有94.2%经常使用;“完全不了解”,几乎没有接触相关资讯者,有80%从未使用过AI工具。
ChatGPT以95.9%使用率远超其他AI工具。Gemini以33.5%位居第二,Copilot(如GitHub Copilot、Microsoft 365 Copilot)以18.7%排名第三。
不同产业所使用的AI工具也不同。除了ChatGPT,信息技术业Gemini、Claude、Copilot等主流技术工具使用率最高;文教传播业最常使用创作工具,Notion AI、Airtable等写作或生产力工具使用率25.7%、Midjourney、DALL・E、Runway等图像/影音生成工具为21.6%。
AI用户中,“非常擅长,能主动运用AI解决问题、设计流程或创造内容”只占9.5%;“有点擅长,能操作常见工具并完成特定任务”则占32.7%,合计42.2%拥有AI实力,整体比例还有提升空间。
产业之间差距更明显。合计“非常擅长”与“有点擅长”选项,信息技术业有60.5%为擅长,文教传播业46%排名第二,最后一名传生产机制造业为25.8%,产业数字化程度悬殊。
54.2%劳工对AI感到焦虑,其中“非常焦虑”占3.2%、“有点焦虑”则为18.8%,其余32.2%为“普通焦虑”。
有焦虑感受者中,66.8%害怕跟不上技术变化、学不会,显示学习焦虑是AI焦虑的主要原因。
交叉分析显示,25-34岁焦虑程度最高,51.1%有AI焦虑。18-24岁AI使用率最高(72.2%为“经常使用”),焦虑比例也达66%。用越多AI者,AI焦虑越严重。
54.9%劳工认为学习AI技能“非常重要”,37.6%则认为“有点重要”,学习AI技能在台湾职场已成共识。
询问“您是否曾经学习AI技能?”有46.6%表示“是,仍在持续学习”,另有11.7%回答“是,但已中断”,劳工对于AI重要性的认知与实际学习行为成正比。
针对AI对工作的影响,58.6%认为会“改变我的工作内容”,31.2%则认为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只有10.2%担心会“取代我的工作”,台湾劳工看待AI相对理性。
认为AI会“取代我的工作”者,焦虑程度也最高,为81.1%。然而,这群人的学习动力意外最低,只有21.6%在学习AI技能,55.4%虽有意愿但未行动,过度焦虑可能“抑制”而非促进学习。
针对不易被AI取代的软实力,多数人认为“人际关系”(33.4%)与“沟通”(25.2%)最重要,“问题解决”(9.2%)为最后一名。
然而,“人机协作”是AI时代必然的趋势。现阶段,台湾劳工的“抗AI策略”偏重人类之间的合作,而忽略场景判读、决策设计等,这些也是有助于人机协作时代的软实力。
《比薪水》调查结果显示,AI已经完全融入现代职场,但普及程度、学习意愿、实际行动之间有明显落差。企业、政府应正视员工的AI焦虑,提供“培训资源”和“学习动力”,并且提升不同产业的数字化程度。
针对AI时代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也建议台湾劳工将以人为本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延伸为跨职能的协作能力,学习问题拆解、数据判读、场景分析,提升人机协作时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