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 Technologies的人形家事机器人Neo开卖,开发商宣称:Neo能折衣、擦桌、递咖啡,单机售价20,000美元或每月499美元租赁,自2026年开始交货。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用户想在客厅见识“全自动”前,得先接受远程人力介入,这在家事机器人历史上开了一个有趣的头。
Neo开卖,但远程人力后台打碎全自动幻象
外媒报道,Neo身高约168厘米、重量30公斤,关节转动流畅,行走速度虽不及人类,但已能完成清扫、搬物等例行家务。但看似独立行动的Neo,其实像一座行走的摄影机。当机器人无法判断下一步,就会即时调用远程操作员“接手”。操作员通过头戴式显示器观察室内环境,再用手柄指挥机械手臂完成任务。
1X首席执行官Bernt Børnich接受Engadget专访时直言:
没有真实家庭的数据,我们无法改进产品。购买Neo就代表同意这份社会契约。
换句话说,未来用户的厨房乱度、客厅光线与宠物动线,都是训练算法的珍贵燃料。这种“边用边教”的模式,让Neo看起来像是预先装进家中的“半成品”,但等于授权开发商把你家看光光。
隐私防护措施,能否换来信任
为了缓解疑虑,1X官网列出多项限制,例如:
这些设置听起来谨慎,但专家提醒,形象一旦上传云计算,就存在外流与滥用风险。另外,远程操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让Neo无意中闯入不应拍摄的角落。对隐私敏感的家庭,光靠“我承诺”或“已加密”恐怕还不足以打消顾虑。

科技进步与社会契约的拉锯
过去,自动驾驶汽车也曾以“路测收集数据”为名提前上路,如今同样的路径被复制到客厅。Neo是否能在学习速度与隐私底线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它会成为智能家庭的常态,还是停留在科技展上的短暂话题。
对消费者而言,短时间内当我们期待机器人端上早晨第一杯咖啡时,也得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同一双机械眼,同步把生活细节传到地球另一端?这份关于信任、便利与监管的辩论,才正要开始。
(图片来源:1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