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玩手机都在滑什么,肯定不会是一些营养的内容,若是在睡前玩手机,睡眠品质会受影响。研究发现,屏幕的蓝光会延迟褪黑激素的分泌,但睡不好的原因不能怪蓝光,而是看社交媒体。
科学家一直在呼吁,睡前不要玩手机,一项针对挪威4.5万年轻人的调查发现,在床上使用屏幕,会使失眠风险增加59%,睡眠时间减少24分钟,但研究认为,主要影响是使用时间长短,与屏幕活动的类型无关。
虽然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将屏幕时间作为睡眠不足的罪魁祸首,但越来越多证据指向人们查看社交媒体的频率,以及他们的情感投入程度,甚至比他们上网的时间长短更为重要。
社会心理学家表示,睡眠不只是一种实例行为,睡眠也受到我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们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情感连接,他们认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情感互动方式,对睡眠品质的影响,可能比他们上网的总时间更大。
情感投入太多影响睡眠2024一项对830名年轻人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频繁访问社交媒体和情感投入,比总屏幕时间更能预测睡眠品质。研究分析,主要干扰因素是睡前认知唤醒和社会比较。
在社交媒体上浏览令人负面消息和情绪化的内容,会让大脑保持高度警觉,更难放松和入睡。这些情绪刺激的内容,都会引发认知和生理唤醒的增强,因此延迟睡眠。此外,睡前浏览理想化的社交媒体贴文,会导致向上的社会比较,增加压力,使睡眠更加困难。
FOMO心理成睡眠障碍虽然各种研究都警告,睡觉时间玩手机会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就寝时间延迟和睡眠品质下降,但人们很戒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一个原因是渴望保持联系的心理,研究显示,害怕错过 (FOMO) 心态的水平越高,夜间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就越高,睡眠品质就越差。研究人员指出,对新消息、贴文或更新的期待,会营造一种社交压力,迫使人们保持线上,强化推迟睡眠的习惯。
这些因素使社交媒体不只是一种被动的干扰,还会成为睡眠的主动障碍。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要改善睡眠品质,减少屏幕时间可能还不够,减少人们查看社交媒体的频率,以及对社交媒体的情感联系,才能促进更健康的睡眠习惯。
解决办法无他,就是戒断。在睡前让大脑有时间放松,睡前30到60分钟避免接触情绪激动的内容,以其他活动如阅读纸质书、伸展运动等睡前仪式来取代屏幕,并将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或直接放在卧室外面,避免深夜查看的诱惑。打破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只能靠自己有意识的发现,减少无意义的浏览,让睡眠优先,其他事情等天亮了再说。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