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年人每天需睡满7~8小时才能“开机”正常运转,但有些人天生睡得少却不会感到睡眠不足,根据一项研究结论,这些人可能拥有新发现的罕见基因突变,就算一天只睡4小时也不会发生睡眠剥夺的负面影响。
睡眠是人体存储能量、排毒、修复损害和重新补充体力的重要机制,多数成年人每晚都需睡约7~8小时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让身体正常发挥功能,降低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肥胖、抑郁症等疾病风险,然而世界存在一些天生短眠者,他们每晚只睡4~6小时就恢复满满元气,还能保持良好生理与认知功能。
最近,研究人员在一位每晚平均只睡6.3小时的健康长者身上识别出与天生短眠者相关的新罕见遗传基因突变,名为SIK3-N783Y。实验中,团队也证实携带此突变的老鼠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老鼠(减少31分钟),且睡眠剥夺后仍展现较少睡眠需求。
计算分析表明,突变明显引起SIK3蛋白结构变化,损害其将磷酸分子转移到其他蛋白质的能力,结果导致睡眠持续时间减少。
目前相关研究已鉴定出5个与短睡眠相关的基因突变(发生在DEC2、ADRB1、NPSR1、GRM1等4个基因上),最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影响与嗜睡有关的Sik3基因,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凸显SIK3是提高睡眠效率的有效治疗靶标。
新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