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TX 30系列以来NVIDIA便严格限制笔记本版GPU的功耗上限,到了最新的RTX 50仍坚守此策略,即便是最高端的RTX 5090功耗也便限制在175W,相较于桌面GPU动辄500W甚至600W以上的TGP(Total Graphical Power,GPU总功耗)算是相当低。近来有媒体发现如果将功耗通过硬件改动方式突破限制,RTX 50笔记本GPU的性能其实绝不只如此,究竟NVIDIA严格设下地功耗限制是因地制宜还是紧箍咒?

近来在狂热硬件圈小有名气的GizmoSlip Tech发布了一个新视频,吸引了各大PC硬件媒体的注意。简单说GizmoSlip通过了硬件技巧“Shunt Mod”突破了RTX 5090笔记本GPU的功耗上限,将TGP一举拉至250W,总功耗提升了近41%。

而这样的TGP提升也确实换来了类似的实际性能提升,在3D类性能测试工具3DMark Steel Nomad的分数提升了41%。而在消费者更有感的游戏性能测试中,多款知名3A级游戏大作如黑神话:悟空、巫师3、以及电驭叛客2077也因此得到了多达23%的帧数(FPS),证明至少RTX 50笔记本GPU本身没有像外界讲得那么弱,只要给予足够的功耗,RTX 50还是能提供相当有感的性能提升。

是以GlizmoSlip在结尾提到OEM们应该要联合呼吁NVIDIA放宽笔记本GPU的TGP限制,并提到部分较小的OEM如Eluktronics或是XMG也认同应该要放宽限制,因为当今笔记本的散热技术已经足以支持比175W更高功耗。如果更进一步用上水冷,很难让人不期待RTX 50的极限会在哪。

TGP限制能让笔记本维持初衷?

所以当今笔记本GPU的功耗上限真的如GizmoSlip所宣称的过低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要从笔记本设计的初衷和笔记本带给消费者的体验这两个方面去检验。首先是笔记本的设计初衷,之所以会有笔记本是因为有携带的需求。

一旦有携带的需求,那部分的人应该都会认为笔记本越轻薄越好,这应该也是为什么NVIDIA会严格限制笔记本GPU TGP的原因。即便是175W这样对RTX 50芯片本身来说不算太高的功耗,市场上搭载175W TGP的笔记本动辄3公斤甚至3.5公斤起,配上厚度2.5厘米起的机身,充其量只能算是比较好携带的台式机。即便当代的笔记本散热技术足以应对更高的功耗,所伴随而来的重量和厚度(更不用说成本)恐怕会让更多消费者却步。

最后是体验,早年确实受限于GPU本身的架构和制程,往上堆功耗确实是唯一能榨出更多性能的方法。如今的GPU受益于更先进的制程,能耗比已有长足的进步。再加上AI相关的技术如DLSS的AI升帧或是多帧生成技术蓬勃发展,即使是TGP较低的笔记本也可以提供相当优异的游戏体验,所以与其说笔记本较低的TGP是紧箍咒,倒不如说这样的TGP限制能让笔记本维持初衷,让OEM在设计笔记本时兼顾一定的可携性,更像是因地制宜。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