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服务器功耗持续飙高,散热成为显学,台湾散热大厂健策、奇𬭎及双鸿跻身为英伟达供应链,也同步创造水冷散热商机,带动台厂生态系同步增长。业界人士指出,一台高性能AI服务器,动辄数千瓦的功率消耗,如何在有限体积内有效导热,已成为硬件设计的关键挑战。

散热企业指出,英伟达GPU迭代推出,带动散热商机突破百亿美元,其中,Blackwell架构主要采用液冷散热方案,GB200 NVL72整柜式机方案会大量使用液冷, 部分密度较低的Blackwell服务器架构(如HGX和MGX )则以气冷散热为主。英伟达的Rubin系列则传出将采用结合均热与散热功能的Microchannel Lid,可以解决热设计功耗(TDP)高达2.3kW的压力。大厂将全力抢攻高端散热版图,创业公司散热厂也有望抢食市场大饼。

台湾企业泛海科技强打的差异化在于同时布局液冷与风冷。传统液冷方案虽然性能出色,但市场对“漏液风险”与维护成本仍异议虑。泛海表示,除了在液冷模块中导入“相变技术(Phase Change)”,提升单位体积的导热效率外,也尝试将高瓦数应用导回风冷,力求在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液冷水准的散热能力。

目前,鸿海是泛海主要客户,将应用涵盖传统服务器与新一代AI服务器。由于工厂设于台湾,公司认为在美中关税环境下反而占据一定优势。

AI散热需求大增,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全球热管理市场在2023年规模约14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7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目前除了英伟达之外,CSP大厂自研芯片散热商机将成为2026年显学。泛海科技选择正面迎战,公司表示,“散热市场会跟着AI一起增长”,业界观察指出,AI算力需求愈高,背后的耗电与发热就愈惊人。

什么是相变技术呢?

相变技术(Phase Change) 是一种高端散热方式,利用液体在蒸发与冷凝过程中吸收与释放大量热能,快速将热量搬运走。与此相比,传统液冷仅依靠水流循环导热;相变液冷则通过相变过程搬运更多热量,在相同体积下能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

此外,传统液冷必须以大量水流高速循环,系统中管路与接头众多,因此存在漏液风险;相变散热则将少量液体完全封装于金属结构中,借由蒸发与冷凝形成自然循环,大幅降低漏液隐忧。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