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NVIDIA宣布投资以每股23.28美元投资英特尔50亿美元,这背后是否有美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不得而知,但在NVIDIA官方的新闻稿内已经提到多项两间巨头正在共同开发的产品,包含首颗英特尔x86 RTX SOCs及NVIDIA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x86处理器,这样看似竞业之间的合作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在市场造成轰动的Kaby Lake-G,究竟这颗英特尔x86 RTX SOC会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呢?

Kaby Lake-G是2018年英特尔和AMD(对,你没看错,是英特尔和AMD)共同开发的特殊平台,将英特尔第八代处理器,也就是Kaby Lake平台,和AMD的Radeon GPU集成在同一颗封装(MCP,Multi-Chip Package)。这颗处理器采用了即便在现在看来还是很先进的规格,如GPU部分采HBM2高带宽内存,并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连接,这也是英特尔首次消费级产品采EMIB封装。

然而尽管双方对于Kaby Lake-G的想法很美好:英特尔希望在轻薄笔记本或是像NUC这样的迷你计算机长出足以和NVIDIA独立显抗衡的性能;AMD则希望让Vega GPU的生意弥补当时CPU孱弱的市场份额。但结果就是Kaby Lake成本太高,且后续驱动的更新速度太慢,导致体验还是不如NVIDIA的独显,甚至不如AMD自己的APU,所以在推出的一年之后黯然宣布停产,且后续仅维持有限度的驱动支持。

消费性市场其实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

所以这颗所谓的英特尔x86 RTX SOC是否也会步上Kaby Lake-G的后尘?笔者认为当然过于美好的想象通常最后都会以失败收场,但我们也许可以对这个产品多期待一些,原因正是因为Intel今天合作的对象是NVIDIA。

其实在消费性市场,两者的关系其实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英特尔专攻CPU,NVIDIA则是专精独立显示芯片,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两家的代表在OEM新品发布联袂出席的画面。且尽管英特尔有自己GPU业务,但目前出货量和市场占比都太小,严格来说并非NVIDIA竞业。

另外就是在Chiplet已经成为显学的今天,异质封装已经是常态,成本也已大幅降低,等于是当年Kaby Lake-G失败的最主要问题已经消失。再加上NVIDIA也宣布会在这颗处理器采自家NVLINK连接SOC的CPU和GPU,性能可期。

最后是后续驱动的运维,外媒Tom′s Hardware采访英特尔和NVIDIA员工,两家公司都会负起驱动更新责任,当然这是废话,但综观NVIDIA驱动更新优势,这颗SOC的驱动表现应会比当年Kaby Lake-G更稳定才是。

尽管NVIDIA投资尚未通过审核,也不确定这个有川普影子的投资会不会在未来川普下台之后告吹,但笔者还是相当期待在CPU和GPU各有一片天的巨头合作后会蹦出什么火花。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