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最近推出Agentic AI IDE Kiro,与Cursor、Windsor、Firebase Studio和Copilot等其他开发工具竞争,吸引开发人员采用。Kiro的核心技术基于Claude Sonnet 4.0,其规格驱动开发 (Spec driven development) 彻底改变软件工程流程。近日有不同实测试用AWS Kiro进行开发的内容,更有Youtube实测片吸引近百万观看次数。以下撮要近期实测对Kiro的评价。

实测普遍认同Kiro用户界面设计相当漂亮,代码及工具栏清晰条理。Kiro支持多用户同时并行协作,减少团队分工优次令开发滞延的问题。不过有个别评测反映服务负荷过大,令操作上偶尔有延迟问题,并认为这是新推出产品的常见问题。

Kiro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鼓励开发者从需求文件(requirements MD file)开始,而不是直接进入编码。这份文件定义了用户故事 (user story) 和接受条件。当需求文件确定后,便可以转向设计文件,详细列出组件结构、测试策略及错误处理策略等实现细节。最后,这两个文件将结合生成实施计划,每个任务会厘清AI需要编写的代码,开发者只需点击IDE中的按钮即可开始。

测试者认为,这个IDE的设计对于构建严谨项目或团队协作而言显得十分合理。Kiro的设计理念显然是为了迎合企业级开发者的需求,因此尤其重视设计文件和代码品质一致性。

在自动 (autopilot) 模式下,Kiro能迅速将构思转化为可运行的代码,实现快速迭代,并专注于全局视角,让开发效率达到最大化,特别适合用于基础组件的实施,如数据模型和基础设施代码。相对而言,监督 (supervised) 模式则强调协作控制,Kiro在作出改动前会展示计划并等待明确的批准,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并通过方便的按钮接受或拒绝提出的更改,确保开发过程的透明性和控制力。

Kiro现在在初推出阶段,为闭源解决方案,并由Claude驱动,未来计划提供其他模型。AWS目前提供免费使用,最近更有实测成功以Kiro开发出人力资源部门适用的AI履历排名系统,足见绝对值得体验一下。至于Kiro能否撼动Cursor地位,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