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微软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并修补了一个称作“生物零日漏洞”的安全问题,该漏洞允许AI设计的有害蛋白质逃避现有DNA串行筛查系统的检测。研究利用72种已知危险蛋白质(例如蓖麻毒蛋白),生成超过7万种AI设计的变体,并将这些变体放入4种主流生物安全筛查系统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漏检率高达30%-70%,显示现行生物安全程序面临重大风险。

该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微软、Twist Bioscience、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Aclid公司、英国伯明翰大学及国际生物防护与生物安全科学倡议组织。通过跨界合作,团队已开发出一套“筛查升级修补程序”,并已被多家DNA合成公司采用,将漏检率平均降低至约3%,显著增强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微软首席科学家兼项目负责人Eric Horvitz指出,目标在于证明现有系统如何被AI设计工具攻破,并创建快速合作机制,及时更新保护措施。此发现暴露出随着AI深度介入生物科学,监控与安全筛查系统需持续进化,面对AI生成的新型有害蛋白质,生物安全监测将成为各国公共安全与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挑战。

(首图来源: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