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近期宣布的量子计算突破再掀争议。该公司宣称,通过其全新设计的“Majorana 1”量子芯片,他们成功捕捉并操控马约拉纳粒子(Majorana particle),进而创造出稳定且可扩展的拓扑量子位元。这项技术若成立,将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然而,学术界对此表示深深怀疑,甚至有人形容为一项“尚未被证实的基础理论”。

马约拉纳粒子最早于1937年被理论化,但科学家迄今无法确定其真实存在。微软表示,他们通过突破性材料“拓扑超导体”,能有效捕捉这些粒子,并用于克服量子位元的不稳定性。然而,回顾2018年,微软曾经公开声称观测到马约拉纳粒子,但其结果于2021年撤回,因此如今的声明再次遭遇信任危机。

科学界批评的主力包括英国的Henry Legg教授与美国的Sergey Frolov教授。他们指出,微软的论文存在测量范围不一致、实验代码变动及对“拓扑”概念的模糊化等问题。尤其是Frolov教授,直指该项声明“本质上是一项欺诈性计划”,并强调微软的技术建基于尚未被证实的物理学原理,难以令人信服。

微软方面则认为,他们的数据具有可信度,并透露自2024年提交其论文到2025年《自然》杂志发布期间,技术取得了更多进展。研究员Chetan Nayak表示,团队计划在即将举办的美国物理学会(APS)会议上公布更多实验细节。然而,Frolov教授等批评者认为这次会议可能无法彻底解决争议,因为部分选定研究人员个别查看数据后已表达失望。

目前,微软面临的挑战是说服深感怀疑的学术界,尽管公司力图展示完整证据,但声明的可信度仍取决于是否能提供确凿的实验数据与可重复性。这场关于量子突破的拉锯战仍在持续,微软能否证明其技术有效,将是其未来能否成为量子计算领域领导者的关键。

(首图来源: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