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是一位于台湾出生的企业家,也是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二把手。身为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1999年抛弃高薪工作加入什么都还没有的阿里巴巴,并一路见证阿里巴巴从零增长到如今的模样。

60岁的蔡崇信,在在马云逐渐淡出阿里巴巴后,于2023年9月正式成为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从共同创办人成为真正的掌舵人。

不过这段期间以来,极为低调的他并没有显露出太多针对阿里巴巴大展拳脚的举措,反而是在阿里集团以外的投资交易案更令人瞩目。

首先是今年6月,作为NBA布鲁克林篮网队的实质老板,将篮网队母公司BSE Global的15%股权,以6.88亿的价格卖给美国的科氏集团家族──他在2018与2019年分别以10亿、13.5亿收购篮网49%与51%股份,如果以15%股权价值6.88亿美元来看,现在篮网队的估值已达58亿美元。

第二件是今年7月,蔡崇信与马云联合成立的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成功募集资金5亿美元,成立了一支名为“Harborside”的新基金。

金融业出身的蔡崇信,外号财神爷,他在阿里巴巴草创时期加入、且替阿里巴巴解决了融资问题,协助阿里巴巴设立许多公司相关的规矩。他跟着马云在2019年退居幕后,同时因为兴趣而购买了篮网队;但去年又重回幕前,接替张勇成为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主席。

因此现在,蔡崇信同时身兼四个身份:阿里巴巴共同创办人、蓝池资本合伙人、篮网队老板、阿里巴巴董事长。

有些人认为卖掉篮网、开始成立资本基金,是蔡崇信的一个“信号”,代表他将重新把重心放在现在的阿里。但这个所谓的“兴趣”,其实也给阿里带来不少额外效益:例如蔡崇信完成收购后,NBA与阿里巴巴就展开了许多深度合作──例如获得了NBA的转播权外,NBA也与阿里巴巴在中国针对有因内容、电商、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合作,甚至篮网还三次参加了NBA的中国赛。

蓝池资本本身就是马云、蔡崇信等人的家族基金,说是蔡崇信为这些阿里巴巴的“早期创办人们”所架构的基金也不为过。该基金在过去9年主要都是投资在医药领域中,而这个依着蓝池资本所架构的新基金Harborside,主要是专注于投资对冲与私人信贷领域。

对于全球的顶尖家族基金来说,对冲基金原本就是一种分散投资的普遍选择。瑞银在5月底公布的《2024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的调查表示,有39%的家族办公室依赖主动是管理增加投资组合多样化、同时也有三分之一的家族用对冲基金分散风险。

“多重光环”加身的国际掌舵人

蔡崇信出身投资世家,是耶鲁法学博士、跨国投资高层,拥有各种经理人光环。他与马云相比显得更为国际化,投资甚至买下篮网这类行为,在中国一堆富得流油的企业家中非常罕见──但这取决于蔡崇信的背景,即便是在中国极度成功的企业家,但蔡崇信更像是在纽约证交所或是硅谷里的国际经理人。

相比于马云期间的战略,现在的董事长蔡崇信把眼光更放向国际市场,他比以前的马云更注重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相比于以往只需要专注在中国国内市场内需,就能满足阿里巴巴集团的增长所需。

但相比于以往,现在的阿里巴巴面临更多的内需竞争。因此如果要能让阿里巴巴集团持续增长,就必需要把眼光放向海外,而这正是蔡崇信擅长的战场──毕竟以前不管是在港股、美股的两次上市,到投资东南亚的电商Lazada、与美国零售巨头Walmart的合作、还有前述与NBA的商业合作对接,背后都有蔡崇信的身影。

在去年6月,蔡崇信开始接任董事会副主席的职务,而原本的董事会主席张勇则接任阿里云智能的首席执行官,为专注于更重要的云计算智能AI领域。而拥有国际业务的蔡崇信,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在AI时代来临前,能够在尚有不足的国际领域上增长。

蔡崇信的第一步就是终止了阿里巴巴集团的1+6+N重组分拆计划──该计划打算将阿里集团重组与分拆、让各个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升独立性、并寻求分拆上市或是独立增长的可能性。

但蔡崇信知道与其分拆这些业务,不如想办法让公司能够专注在人工智能的业务上──就像微软、Google等公司即便是裁员也要把资源注资在人工智能上,现在人工智能就是所有巨型公司都应该要专注的领域。

况且阿里巴巴的本业电商与直播电商,现在正受到拼多多、TikTok抖音等的竞争,如果现在还想要寻求未知的新产业增长,只会导致阿里巴巴原有的优势消耗殆尽──因此蔡崇信决定不再发散,而是专注地执行本业在海外的增长。也是因为这样,蔡崇信才决定停止阿里巴巴集团所谓的1+6+N战略──相比寻找未知的新业务增长可能性,打垮现有的海外对手更重要。

为了能让股东对阿里巴巴更有信心,截至2024年3月底,阿里巴巴股价接近多年低点的同时,他们宣布斥资48亿美元回购股票──创下阿里巴巴史上第二高的股票回购记录,而从第一季往前算,阿里巴巴已经花费125亿美元回购股票、去年底还史上首次发了25亿美元的股息。

阿里巴巴半年来的股价波动状况。(Source:Yahoo)

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前

由于本业已经受到了冲击,为了避免被拼多多、字节跳动抢下太多市场占有率,因此决定大规模地推动跨境电商增长,并首要推动旗下物流菜鸟快速增长,他们与不同的国家物流合作,让全球消费者在速卖通、Lazada、天猫等所购买的物品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取货。

同时为了提振跨境电商的知名度,蔡崇信也借由签下贝克汉代言约、赞助欧洲杯等方式,在欧洲竭力宣传阿里的跨境B2C平台速卖通。而菜鸟物流在欧洲逐步布线,在西班牙、法国、波兰等地能提供直送上门的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集运到美国的跨境物流方案。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阿里巴巴近来的发展重点,两者也出现显著的增长。2024第一季,阿里国际电商和菜鸟的营收年增分别到45%和30%,同期净利年增则分别达到88%和321%,是阿里众多业务中年增最迅速的两大项目。

但即便在欧洲、美国等地有显著增长,也不代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都能顺风顺水。

例如在2024年的2月,阿里旗下的南亚电商Daraz就宣布裁员11%,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衰退、市场年增率放缓等问题,这个裁员的结构影响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缅甸等多个地区。

而与对手虾皮在东南亚竞争的Laraza也不好过,从2021年开始到2024年,虾皮的表现强势到足以打压Laraza,虾皮的补贴策略在东南亚仍有强效,利用补贴所烧出来的商品交易额在2022年达到700亿美元大关。而Laraza在东南亚市场的GMV则是持续下滑、与虾皮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便阿里任命了新的管理高层、想办法改善公司策略,但与虾皮之间的差距,短期内没有缩短的可能。

虾皮在东南亚的增长迅猛。(Source:ECDB)

阿里国际化风险的“另一面”

“当我们审视内部并反思过去几年的情况时,我们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这是蔡崇信在2024年4月3日接受访问时说出的话,由于虾皮与TikTok的进逼,他认为现有的阿里并没有提供用户最佳的购物体验。

或许在阿里巴巴这种如此庞大的公司体制下,已经有许多僵化、且复杂难解的派系与公司问题。要推动这样的巨兽进行改革,或许只有像蔡崇信这样,同时拥有成就与经历的领导者,才有办法协助阿里巴巴走出面临竞争的难关。

但即便是像蔡崇信那样,对于国际局势、金融产业如此熟悉的人,也不见得能够靠一个人力挽狂澜。在美股市场上,阿里股价自去年8月达到102.16美元的高点后持续下跌,直到7月31日时,股价约在78美元之间徘徊。

虽然阿里巴巴在面临新敌人的进逼下、增长速度已经不如以往、甚至有些衰退的迹象,但过去四个季度财报里,阿里巴巴的EPS三次超过市场预期、营收两次超过市场预期。

这也代表即便阿里巴巴面临着市场的过度竞争,但在蔡崇信的强力领导下,即便阿里巴巴无法再度迎来黄金增长期,至少在短期内也看不到衰退更严重的趋势。

但现在的阿里巴巴目标不是在电商领域上的竞争,而是希望能在人工智能上与其他科技公司一较长短,撑住整个阿里集团直到人工智能发展能为其带来新的希望,这才是蔡崇信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首图来源: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