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常撞击地球的并非千年一遇巨大小行星,而是那些仅数十米宽的“十米级”小行星——它们更可能逃离主小行星带成为近地天体,足以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根据最近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的新方法,科学家从主带发现100多个直径小至10米的最小小行星。

小而强大的太空岩石撞击地球后会发出强烈冲击波,对附近造成严重破坏,如1908年通古斯事件(Tunguska Event)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枚广岛原子弹,以及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爆炸威力相当于30枚广岛原子弹。

这些“十米级”小行星与地球相撞频率是巨大小行星10,000倍,但它们的体积较小,提前探测它们成为一项挑战,过去科学家能关注的小行星尺寸约直径1公里,更小的小行星往往来到地球上空才被发现。

但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团队新方法,研究人员现在从韦伯太空望远镜数据中找到主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内138颗仅10米宽的小行星,其中6颗似乎受到附近行星引力推动,正在进入接近地球的轨道,可能成为新的近地天体。

新方法在韦伯望远镜数据中新发现上百颗超小小行星。(Source:麻省理工学院)

主小行星带是火星、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数百万颗小行星挤在这绕轨道运行,而约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每隔几年就会撞击地球,新方法能帮助我们更早注意到小行星靠近、进行更精确轨道关注,对行星防御至关重要。

未来,其他新型望远镜也有助发现太阳系数千颗小行星,尤其是薇拉·鲁宾天文台,将使用世界最大数字相机每晚拍摄南方天空,其频率与分辨率之高,预计运行前六个月就能探测多达240万颗小行星,几乎是当前目录2倍。

新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