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销售和财务状况不佳困境的大众汽车集团,已经裁员上千名员工,并还要继续裁员,即使如此,大众集团的员工数量仍然超级多,比第二名的丰田多了将近一倍。

2024年底,大众接二连三宣布人力调整计划,甚至打算写下历史上首次关厂裁员的记录,他们很快的从奥迪、保时捷裁撤了近万人,并准备在未来5年内,减少约3.5万名德国员工,同时还要缩编软件部门三分之一的员额。尽管如此,大众集团的员工数量还是多到惊人。

根据各家车厂公布的数据,大众集团聘用67.9万名员工,尽管在2024年减少了0.7%,依然远远超越Toyota集团的38.4万人,而且几乎多出一倍的人力。最主要的还是在德国本土的劳工数量,大众在德国聘用了29.3万人,这个数字比Stellantis全球劳工总数(25.9万人)还要高。

大众虽然开始裁员,但对于庞大的员工数来说只是杯水车薪。(Source:科技新报整理)

庞大的劳动力并没有转化成业绩与获利,大众的全年交车数依然输给丰田集团,大量员工反而成了负担,犹如一艘行动迟缓的巨炮战舰,在快速变动的现代环境里难以生存。现任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非常勇敢,指出了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展开与工会的激烈协商,最终完成逐步裁员协议,据该公司估算,每年可以替大众省下40亿欧元的成本。

在大众大规模裁员,是一个超高难度的工作,因为大众监事会里有半数都是劳工代表,政府部门代表也占了两个席次,他们通常都会与劳工站在一起。若不是形势严峻,劳工代表也不会轻易退让,尽管如此,大众劳工还是守住了底线,阻止公司关闭工厂的计划。

作为对比,快速崛起的中国车厂比亚迪近年来不断增聘员工,到2024年已经突破90万人,是全世界员工数最高的车厂,这反映了两个状况。第一,比亚迪和大众类似,他们大量自制零部件,员工数自然会比奔驰、福特、BMW这些高度依赖Tier 1供应链的车厂多,然而比亚迪比大众多出了电池制造部门,而且据说研发部门人数超过10万人,同样是养了大量员工,成因却不尽相同。

第二,比亚迪产品全部都是新能源车,而且销售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持续加聘员工,相反地,大众集团销售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电动汽车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必需要裁员节省成本。

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按照常理判断,在德国聘用将近30万人的成本,绝对远远高于在中国雇佣30万名劳工,如果再考虑工厂的污染管控成本、土地租金与政府奖励等成本,就不难理解大众背负的重担。

事实上,依照德国劳工法律,大众准备推动的裁员计划,也不是简单的叫劳工走人,而是要通过职务自然消灭,人员退休等方式综合实现,不仅聘用成本高,连裁员成本都不低。

(首图来源:Volksw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