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河系旁边的大麦哲伦云,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极古老、化学成分几乎全由宇宙最初元素构成的恒星,金属含量极低,可能是迄今已知最接近原始状态恒星。
在天文学,恒星“纯净度”取决于其金属丰度(metallicity),这里的“金属”并非指日常所说的金、银、铁,而是指除了宇宙最原始2种元素——氢、氦之外的所有重元素。
宇宙就像在不断提炼的化学熔炉演化,从只由氢、氦组成的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金属量相对少的第二代恒星(第二星族星)到如今富含金属的第三代恒星(第一星族星),随着多代超新星爆炸将重元素抛入宇宙,越晚形成的恒星金属含量越高。

原始恒星基本上都已死亡,但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Alexander Ji团队最近从史隆数字巡天(SDSS)数据找到名为SDSS J0715-7334的红巨星,再利用麦哲伦望远镜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金属丰度空前低,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状态最原始的天体。
详细光谱和化学分析表明SDSS J0715-7334总金属丰度小于7.8 x 10-7,比过去记录保持者J1029+1729的总金属丰度1.4 × 10-6低约2倍,更比当前已知铁含量最贫乏的恒星SMSS J0313-6708低10倍。
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SDSS J0715-7334除了缺铁,还几乎检测不到碳元素(其他贫铁恒星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碳),研究人员认为,SDSS J0715-7334可能是极罕见的第二代恒星,形成自第一代恒星爆炸后弥漫的原始星云内。
SDSS J0715-7334就像被封存在时间洪流的“化学化石”,其成分直接反映前代恒星爆炸特性,通过研究这类“子代”恒星,科学家可反向推断无法被观测的“亲代”恒星质量、爆炸方式及化学产物,为宇宙早期演化、第一代恒星形成、元素起源理论模型提供前所未有证据。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