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风接连生成,台湾多地光电案场在强风中受损,虽然部分中小型台风带来的破坏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业界指出,这些损害暴露出光电标案制度设计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反馈金比重过高、导致开发商压缩建材与工程品质的现象。

企业指出,过去光电案场的反馈金通常占总营业收入的10%以下,但近期多个标案的反馈金比例已高达20%至30%以上。在趸售费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反馈金压力不减反增,使得不少开发商被迫削减工程成本,以维持案场财务可行性,间接牺牲了结构安全与设备耐久性。

企业指出,材料价格不会骗人,一块通过VPC认证、由台湾制造的太阳能模块,其材料成本每瓦就近20美分,还不含人工,但有些进口模块竟能压低到15美分以下,这中间的品质落差不言而喻。另外,浮筒、钢架等结构性材料也面临类似状况,若用料偷工减料,耐风强度自然打折扣,在极端气候下形成潜在危机。

面对未来风灾常态化、极端气候频率上升的趋势,企业呼吁,光电标案审查标准,应以抵抗强风强台以及耐用持久为主,而非以反馈金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