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追求直接将普通半导体变超导体,但半导体与超导体材料属不同领域,融合两者特性并应用于现代制程极具挑战性。直到最近,一个国际团队首次成功使关键半导体材料锗具备超导性,有望大幅推进无线通信、低能耗电子运算技术发展。
传统半导体(如硅、锗)具良好电子控制能力,是现代资讯与运算基石,超导体则为最有效率载流材料。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使硅、锗等半导体实现超导性,既不会造成能量损失,还能大幅提高电子设备速度、效率。
但半导体、超导体的晶格结构、电子传输性质存在根本性差异,半导体能带结构使电子在常温下导电性有限,需额外激发或掺杂其他元素才能提升导电性,超导体则要求大量电子形成库珀对并凝聚,这对载流子密度远低于典型金属的半导体来说极难办到。
想让半导体材料进入零电阻超导状态,需改变它们的原子排列结构以增加可传导的电子数量,同时保持结构高纯度,再引入大量电子使电子配对、在晶格中毫无阻力移动——众所周知,这过程很难在原子尺度上进行微调,加上锗、硅都是具类金刚石晶体结构的IV族元素,以稳定性和灵活性闻名,结构或晶格成分稍有偏差就很难形成所需超导电子态。
引领量子设备时代科学家通常利用“掺杂”技术改变半导体电气行为,一般来说,高含量镓会破坏晶体稳定性,从而阻碍超导性,但纽约大学、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一种新型锗薄膜,使用分子束磊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方法将镓原子精确融入锗晶格,成功使材料在3.5K超低温下无阻传导电流,在维持结构稳定与纯度的前提下,让半导体“晋升”超导行列。
锗如今已是先进半导体技术主力材料,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芯片、光纤领域,这项研究工作强调,科学家终于能控制使半导体材料出现超导性所需的结构精度,为下一代量子电路、低功耗低温电子组件、量子运算技术揭开新时代。
新论文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
(首图来源:纽约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