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休斯顿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Materials Today》发布成果,证实由硼与砷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砷化硼(Boron Arsenide,BAs),在室温下的热导率可达2,100 W/mK,首次实验性超越钻石,被誉为近十年热传导领域的重大突破。

砷化硼是一种由硼(B)与砷(As)组成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同时具备高热导率、宽能隙与高载子迁移率等特性。

相较于必须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合成的钻石,砷化硼可在常压环境下以化学气相传输(CVT)或化学气相沉积(CVD)方式制备,制程简易、成本更低,且能与现有半导体制程兼容,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研究团队表示,热能在晶体中主要由声子(phonon)传递,而砷化硼之所以能展现超高导热效率,关键在于其声学声子与光学声子之间存在极大的频率差,使能量散射被大幅抑制,热流可近乎无损传递。

团队进一步通过提纯砷原料、降低晶体缺陷,再以“时间域热反射法(TDTR)”测量,结果显示多批样本的热导率皆稳定达到2,100 W/mK。

相较于具方向性导热的石墨烯(钻石),砷化硼为等向性材料,都能有效传热,更适合作为芯片与散热模块间的高导热界面。随着芯片与3D堆栈芯片功耗持续攀升,散热需求日益严峻,除了液冷、气冷等技术外,材料本质的革新也成为关键。

砷化硼有望成为下一时代的高热导材料,应用于功率半导体、数据中心服务器与AI芯片封装散热,为高功率运算的热管理打开新方向。

(首图来源:University of Hou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