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人类一直疑惑:宇宙浩瀚,为何我们从未发现外星智能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这个被称为“费米悖论”的难题,近日有科学家提出一个新颖而平实的解释——外星文明可能科技水平只比人类略高,且在探索宇宙一段时间后,因感到“无聊”而停止活动,使人类难以侦测到他们的存在。

这项由美国NASA科学家Robin Corbet提出的研究,采用“彻底平凡性”原则,否定外星文明掌握超光速旅行等突破性物理技术的可能性。相反他假设银河系中的文明数量有限,且科技成就仅略胜人类一筹。

Robin Corbet比喻道:“就好比他们拥有的是iPhone 42,而不是iPhone 17。”他强调,这种设想更符合自然规律,无需极端假设,也较易解释为何人类至今未能探测到外星文明的信号。

传统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多偏向科幻,如“外星文明已先进至难以侦测”或“地球是受保护的宇宙动物园”。然而Robin Corbet认为,若外星文明科技发展进入“高原期”,他们可能既无能力运行数百万年的强力激光信标,也无法实现星际高速旅行。更关键的是,他们或许在派遣机器探测器后,对回传数据感到乏味,最终放弃进一步探索。

对此新假说,英国Jodrell Bank Centre for Astrophysics主任Michael Garrett表示欣赏,但也提出质疑。他认为将人类的“无聊”情绪投射到全宇宙智能生命身上过于简化,且科技高原期可能远超人类现有层次。

Michael Garrett倾向于更大胆的推测:外星文明可能已迅速发展至“后生物”阶段,其存在形式完全超出人类认知范围。他坦言:“大自然总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我们应保持开放态度。”

Robin Corbet的论文尚未经过同侪审查,但他希望引发对“大沉默”的更务实讨论。他认为,真相可能存在于一个“更平淡无奇、较不令人恐惧的宇宙”中,而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结果,“或许只会让我们大失所望”。

随着观测技术进步,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仍持续,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宇宙寻踪之旅,终将深化我们对自身位置的思考。

数据源:tech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