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屏幕与计算机浏览器逐渐被算法垄断,家庭客厅的大屏幕成了最后一块尚未被完全瓜分的领土。2024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达2.47亿台,联网电视(CTV)设备突破12亿,远高于2019年的6.8亿台。根据TechInsightsQ4 2024报告,Android/GoogleTV以24 %出货市场占有率暂居第一,紧追在后的是三星Tizen16.9 %、LGwebOS11.8 %、RokuOS9%以及亚马逊FireOS6.4 %。

如此多样的OS版图,让任何流媒体服务想要绑定到电视首页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YouTube与Netflix在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皆有深度绑定:前者以GoogleTV硬件血统与YouTubeApp预装优势直攻Android与合作品牌;后者则凭借常年与三星、LG等龙头签订“Netflix RecommendedTV”计划,确保App在开机页面与遥控器按钮占据黄金位置。

硬件入口之争最具体的战场,莫过于遥控器的彩色Logo按钮。Netflix早在2011年就与主要OEM合作推出专属快捷键,媒体讥为“遥控器的广告招牌”;Roku更公开喊价“每颗按钮1美元”,将遥控器变成可销售的实体版位。韩国HeraldBusiness指出,三星与LG近年靠出售遥控器按钮,替硬件部门注资超过千万美元纯利,成为低毛利面板业少数的现金牛。

YouTube过去依赖与GoogleTV集成,Android阵营内无需额外付费即可取得首页曝光;但为了冲刺网络电视广告,Google近年也开始谈判专属按钮,2024年新Sony Bravia与TCL电视遥控器皆添加YouTube快捷键:按一次键就能节省搜索三四层菜单时,入口权重足以左右用户行为与后续广告变现,就像Google愿意付费成为Safari默认搜索引擎。

Netflix 2022年底推出广告订阅方案后,便将遥控器按钮视为“CTV漏斗最上层”:只要观众误按一次,就可能成为下个7.99美元月费用户。eMarketer2024年3月预测,Netflix2024年CTV广告营收将达7.6亿美元,年增36.8%;YouTube同年CTV端广告收入则增至90亿美元,在美国CTV市场占比超过20%。遥控器按钮搭配开机自动播放的“FAST频道”更被视为广告分润的新战场:LGChannels与SamsungTVPlus均将YouTubeShorts及Netflix预告片打包进自家免费频道列,以提高停留时长并瓜分广告点位。

对硬件品牌而言,按钮授权费可补贴成本,也能借平台曝光提升机型差异化;对平台方来说,捷径能降低用户流失,并在首页夺取算法之外的“物理优势”;消费者也获得一键直达的便利性,省去在多页应用四处搜索的时间。

然而遥控器快速键可能侵犯“平台中立”原则,让创业公司服务难以与巨头竞争;2019年欧盟议会就曾有议员提案,借限制电视制造商销售专属按钮,以免形成入口垄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虽未明文规范,但2025年起要求智能电视须提供用户重映射快捷键的选项,以维护消费者主权。此外,过度竞价也可能引发“按钮通胀”:Roku遥控器目前常见四颗品牌键,新款机型甚至出现第五、第六颗,导致按钮面积压缩与误触风险提高;用户体验未必买单,坊间甚至出现将彩色LOGO屏蔽的遥控器护套、将这些按钮重设成其他热键的教学,也反应有观众对这类热键的不满。

未来趋势与监管挑战

一方面,生成式AI助理尝试用语音搜获取代按钮输入,GoogleAssistant及LGThinQAI能直接解析“Netflix的韩剧”或“YouTube的足总杯精华”,似乎削弱快捷键必要性;但现实数据显示,2024年有67 %观众仍首选遥控器按钮启动App,而非语音或手机投放。显然对广大的沙发马铃薯来说,按钮仍是摩擦最低的操作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广告与订阅混合模式蔚为潮流,平台之间势必加速谈判“多品牌”并存的遥控器方案,例如2025年初推出的HisenseU8系列就同时配备YouTube、Netflix、Disney+与AmazonPrime四键,反映品牌多样化需求。监管机关若强化入口公平性规范,未来遥控器可能改采可程序化E‑ink显示键,让用户自主决定绑定哪个服务,减少垄断疑虑。

智能电视OS与遥控器捷径的争霸,是“客厅注意力”最后一公里的卡位战。当YouTube以OS集成扩张广告版图,Netflix以内容品牌深耕订阅与广告混合收益,两者在硬件层争抢预装位与按钮入口,背后是对未来千亿美元CTV市场现金流的豪赌。就现况而言,开放式Android⁄GoogleTV挟设备基数领先,封闭式Samsung与LG则守住高端屏幕与品牌忠诚;而遥控器快捷键的彩色Logo,正无声地改写观众每天打开电视的第一站。最终能占领客厅者,不一定是OS渗透率最高的平台,而是能在用户体验、广告效益与监管要求之间完成微妙平衡的赢家

预期未来几年,YouTube与Netflix的竞争关系可能出现数种走向:两者最有可能是竞争下寻求合作或共存:双方聚焦自身优势领域,各自保有庞大受众。如Netflix继续深耕高品质长篇内容,而YouTube专注社交媒体与短影音,两者各满足自家用户需求,实现市场区隔共荣。消费者可同时订阅Netflix追剧,又以YouTube打发零碎时间,两大平台都有可持续的受众基础。

另一种剧本是此消彼长,强者通吃。如果YouTube能渗透长内容领域,就可能削弱观众依赖Netflix程度。同样地,若Netflix找到降低门槛、提高互动的方法,也可能拉走部分YouTube流量。极端情况下,将来流媒体才可能由一家取得压倒性优势。但考量两者实力和母公司支持度,短期出现一方完全淘汰的机率不大。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