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厅近日发布了一份AI讨论文件,文件中包含对130家日本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探讨日本金融业AI应用现况和挑战。并且,在文件中,日本金融厅也提出了未来金融运用AI的相关政策方向。

文件中提到,日本金融业在采用AI技术的过程中,容易因监管问题和风险而有所顾忌。不过,日本金融厅认为,AI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服务与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所以,日本金融厅表示,他们将会强烈支持金融机构稳健运用AI,通过设置明确的监管机制,为金融AI应用提供一个安全港。并且,这份讨论文件也将作为未来金融厅和金融机构对话基础,用来制定长期政策。

根据日本金融厅的调查,超过九成的日本金融业已使用AI或GenAI,并且,很多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将AI运用至内部运营场景。超过半数的日本金融企业直接使用通用型生成式AI,其中,RAG是最多日本金融机构使用,或考虑用来提升LLM模型能力的技术,微调(Fine-tuning)则占第二。

针对日本金融业导入GenAI的方式,多数企业采用IT供应商提供的GenAI服务,或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采用不同GenAI服务。也有少数金融企业采用开源模型,将其部署至地端环境。

在应用案例上,日本金融业的情况与台湾相似,较多金融业处在将GenAI应用于内部场景,并且,超过半数的日本金融企业期望未来能将生成式AI直接运用在客户服务上,只是因幻觉问题而有所限制。

目前,日本金融业发展的AI应用,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提升运营效率,包括文件摘要与翻译、文件结构化、校正和评估、内部数据检索、辅助系统开发和测试等。第二类是家接应用在客户服务,包含用GenAI支持客服中心、辅助撰写内部审批文件草稿,以及撰写对外公告草稿。第三类是直接使用在客户服务上,但这类应用数量目前还非常有限。

文件中除了针对传统AI和GenAI共同会有的挑战,还有列出GenAI让哪些问题变得更困难,包括可解释性\责任归属、偏见\公平性、模型风险管理、个人信息保护、资讯安全、人力需求。当金融机构要发展GenAI时,这些议题会比以往发展传统AI,变得更为棘手。而相比传统AI,GenAI带来的新挑战则有幻觉问题和金融犯罪风险。

根据调查结果,日本金融业普遍期待主管机关能厘清AI应用相关法规的适用范围,提供更明确的监管指引,并且进行跨司法管辖区的AI相关法规协调,确保和国际标准有一致性。而调查中也提到,隐私保护、IT治理、模型与风险管理,和网络安全,是日本金融业最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定的监管领域。

日本金融厅最后在报告中回应金融机构的期待,提到多方利害关系人合作的重要性,并强调会致力于支持稳健金融业的AI应用。他们表示,公司部门合作,将能有效促进AI应用案例开发和创建治理机制,特别是有利于资源有限的小型金融机构。他们也提到,金融厅和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参与国际规范制定,两者都十分重要。最后,他们也承诺将成立“多方利害关系人研究小组”,深入探讨特定议题,推动更完善的AI监管政策,且持续通过对话来促进产业创新、提升监管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