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Fed)近期在未公开大规模声明的情况下,于五天内向银行体系注入高达1,250亿美元,规模是2020年新冠危机以来最大。仅在10月31日当天,美联储便通过隔夜回购协议操作投放294亿美元资金,让银行以美国国债换取现金,缓解日益紧张的资金压力。

外媒《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报道,目前,美国银行储备金已降至约2.8兆美元,为四年新低。分析指出,这次行动属于“隐性宽松”,目的在于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短期流动性断层,特别是协助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的小型银行。市场解读,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尔仍维持鹰派立场,但此举显示当局在抑制通胀与维持稳定间寻求微妙平衡。

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降息机率升至67%,加密货币等风险资产短线走强。不过分析师警告,这次注资属防御性操作,目标是避免银行间融资成本飙升与资产抛售,而非刺激经济或推升市场。

造成这次行动的背景包括量化紧缩与国债大量发行。随着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政府筹资需求上升,市场资金流出银行体系,使储备金持续下滑。为防止短期资金市场出现连锁压力,美联储选择提前注入现金,以稳定系统运行。

这笔注资被视为一张“安全网”,确保银行能在资金紧延时维持正常运转。美联储行动虽有助于防止恐慌蔓延,但若长期维持,仍可能推高通胀或削弱货币紧缩效果。未来几周,市场将密切关注银行储备变化、回购利率及美联储沟通措辞。

即使在高利率与量化紧缩环境下,流动性仍是金融稳定的关键。美联储此次低调出手,显示其在防止潜在危机前先行防范,以确保美国银行体系安全运行。

(首图来源:AgnosticPreachersKid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