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厂本田(Honda)传出计划于2025下半年入股Rapidus,这家肩负复兴日本半导体使命的芯片创业公司。表面上看,这是汽车制造商强化供应链稳定性的投资动作,但实际上却牵动了日本整体车用半导体产业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自驾、电动化与联网功能迅速崛起,让“半导体”从过去车辆中的配角,一跃成为主导新时代汽车性能与竞争力的核心组件。随着车用芯片占整车价值逐年上升,全球车厂无不积极强化掌控力。日本政府主导的Rapidus计划原本以国家战略为主体,如今随着丰田、Sony、NTT等民营企业加入,本田的参与更可能代表一项关键转折,日本车厂是否正集体走向半导体自制化的时代?

地缘风险、制程跳跃、本土投资,本田选择Rapidus背后的三个思考点

从本田的角度来看,与Rapidus结盟有其三大战略考量:

Rapidus能否如期量产?关键在稳定制造力?

对于Rapidus的发展潜力,外界最大的关注点集中在两件事:

更重要的是,制程良率与设备管理的学习曲线极为陡峭。就连已投入多年、资源雄厚的三星与英特尔,也在GAA制程上屡屡遭遇良率瓶颈。以本田为例,车用芯片对可靠性要求极高,若Rapidus无法提供稳定且符合车规的产能,即使技术上通过验证,也难成为真正的核心供应商。再加上先进制程必须依赖EUV曝光设备、先进封装技术与集成设计能量,而这些都非短期内可构建完成的“基础设施”,更凸显Rapidus挑战之大。

本田这步棋,是“创造选项”还是“全面转型”的起点?

车用芯片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要求极高,目前Rapidus尚处于技术研发与设备构建阶段,短期内尚无法大规模供应符合车规的芯片产品。然而,若其2纳米制程技术能在2027年前顺利量产,未来势必有助于本田降低对海外芯片厂的依赖,并在特定应用如自驾AI、车用边缘运算等领域取得芯片定制化的主导权。

另一方面,这也可视为日本整体汽车与半导体产业链融合的测试案例。若Rapidus能证明其制程技术具备稳定量产能力,加上来自丰田与本田等车厂的实际需求,将有助于创建一个以日本本土为核心的先进芯片生态系。这对于常年依赖海外芯片供应的日本汽车业来说,或许正是一场关键转型的起点。

而这场从车厂投资芯片厂开始的赛局,未来会演变为全面芯片自制化,还是仅止于战略投资备援,仍有待后续验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Rapidus的成功与否,将成为日本汽车业下一个十年的分水岭。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