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云计算与影音数据规模日益扩张,传统硬盘的角色再度受到重视。WD(Western Digital)近日透露,正在开发容量高达40TB的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硬盘,预计最快将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问世

这项消息由WD日本区销售经理西尾公彦(Nishio Kimihiko)在接受日媒《PC Watch》专访时亲自证实。此举代表HDD技术仍在进化,尤其是在企业级存储应用中,容量仍然是关键战场。

HAMR技术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它的核心在于利用激光短暂加热磁性介质,以提高磁录密度,是目前实现大容量HDD的关键技术。不过,要导入HAMR至量产阶段,涉及的可不只是技术突破。

西尾指出,HAMR硬盘的生产需要大规模改造现有产线并更新设备,这会造成初期制造成本与售价居高不下。若市场需求尚未达标,贸然投入可能让整体成本压力难以负担。

预估在2~3年后,企业对高容量存储需求将更加明确,届时HAMR产品的价格也会因出货量提升而逐渐下探。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尽管数字生活日益依赖存储设备,目前市面主流仍集中在2TB与4TB机械硬盘。西尾透露,个人用户的购买力与频率都呈当下降趋势,但长期而言,对单颗硬盘更大容量的需求仍将稳步上升。

因此,WD除了企业用高容量硬盘开发外,也计划在WD Blue等消费级系列推出更大容量版本,以满足影音创作者、数据备份用户等重度存储群体。

针对今年初WD将HDD业务与NAND业务(SanDisk)拆分的话题,西尾也给出一些内部看法。他指出,这场拆分并非短期运营压力所致,而是为了回应投资市场的期待。

传统硬盘部门属于稳定但增长有限的“防御型股票”,而SanDisk所代表的NAND闪存业务则具有高增长潜力,吸引的是不同类型的股东。两种性质混合在一起,反而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发挥。

此外,两者的制造技术协同预期未如理想,拆分后有助于各自聚焦主力产品线、提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