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个吵闹邻居,以频繁又强烈的闪焰闻名,最近阿塔卡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ALMA)的新观测结果准确显出其强大程度。

M型红矮星是宇宙最常见星体,约73%恒星都是红矮星,离太阳最近的65颗恒星其中也有50颗是红矮星,加上红矮星适居带往往能发现类地行星,因此常成为天文学家重点研究系统。

问题在于,红矮星适居带通常距离母星近,一旦母星爆发超大闪焰,没有强大磁场保护的行星即便有大气层,也会在经年类月中被吹散;此外再加上潮汐锁定,行星大气层仍可能因永昼面高温而消耗殆尽,所以红矮星系统究竟是否为生命发展良地一直备受争论。

最近研究人员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ALMA)数据,分析463次持续3~6秒耀斑事件,进一步确认比邻星于电波、毫米波长下极端闪焰活动,提供这些耀斑粒子性质及对行星适居潜在影响的新见解。

与太阳相比,比邻星释放的耀斑相对强大,研究结果强调考虑比邻星耀斑能量与发生频率,适居带类地行星包括比邻星b、比邻星c、比邻星d并不适合生命居住。

这些行星被潮汐锁定,代表它们不会旋转,没有旋转就不会产生保护性磁场,想象一颗行星近距离承受母恒星强烈又频繁的辐射轰炸,基本上不太可能拥有大气层,更谈不上支撑生命。

(首图来源:NR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