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电波爆(Fast Radio Bursts,FRBs)是宇宙最神秘且困惑的天文现象之一,根据发生频率可分为两型:多次爆发的“重复型”,以及仅发生一次的“单发型”。长期科学界认为单发型快速电波爆占比最多,重复型较少。然国立中兴大学物理学系与国立清华大学团队提出全新观点,实际过半属重复型,为探索快速电波爆的成因打开新方向。

研究员表示无线电波望远镜观测夜空时,会侦测到持续时间仅数毫秒的强烈无线电闪光,即为快速电波爆。快速电波爆最早2007年发现,引发天文学界极大兴趣,能量极强大,短短几毫秒就释放可能相当于太阳数天甚至数年的总能量输出,每天都有超过千次爆发在宇宙各处发生。

一般认为,重复型爆发可能来自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表面闪焰等可重复触发现象,单发型可能与双星系统接近彼此,最终整合时产生的一次性爆发有关。故正确区分两型,是揭开快速电波爆起源之谜的重要关键。受限于无线电波望远镜每天只有很短时间朝同方向观测,若非观测时段发生重复型爆发,便可能错误分类为单发型。团队认为以往观测数据可能严重低估重复型数量,决定重新查看这两种类型的实际比例。

团队分析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无线电波望远镜(CHIME)公开观测数据,发现单发型快速电波爆发现率随时间显著下降,当观测时间从600-4,000小时,单发型发现率减少约两倍。这显示许多原归类为单发型的快速电波爆,进一步观测后显示出重复爆发特性。为了验证推测,团队创建快速电波爆的理论模型并统计分析,99%信赖区间,超过50%快速电波爆属于重复型,95%信赖区间内,几乎所有快速电波爆都可能是重复型。

左为归类为单发型的高速电波爆发平均发现率(即每单位时间探测量)的时间变化。右为理论预测的单发型高速电波爆发现率时间变化趋势(红线)。

过去单发型快速电波爆的观测数量较多,学界普遍认为快速电波爆主要来自一次性事件,如双中子星整合。然新研究显示多数快速电波爆可能来自能多次爆发的天体,如中子星闪焰。这项发现为FRBs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将来团队会更深入探索重复型快速电波爆的特性与爆发机制,以期解开宇宙之谜。

(首图为高速电波爆萌生想法象图,来源:山崎翔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