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资源有限,但知道吗,人类每年地底开采超过千亿吨物质,回收再利用却仅6.9%。这不是应该有的环保进步,而是悄然逼近的资源危机。人类必须从根本反转现在经济模式,才能避免灾难降临。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并非只是“做好垃圾分类”,而是从资源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系统性重构。减少资源开采与浪费、延长产品寿命,目标是完成“废弃物就是新资源”的封闭系统,取代传统“挖→用→丢”线性经济模式,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负担。

国际可持续发展组织Circle Economy《2025年循环缺口报告》(Circularity Gap Report 2025)说,虽然资源回收总量小幅提升,但全球经济整体“循环性”却从2018年7.2%滑落至2021年6.9%。Circle Economy首席执行官伊冯娜·博约(Ivonne Bojoh) 强调:“光靠回收无法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地球需要从根本反转的系统性改变。”根本问题在过度依赖“初级材料”(virgin materials)。

“回收”却不一定环保?过度依赖初级材料是主因

回收看似环保,但事实不然。症结在人类太依赖初级材料,这类初次从自然界开采的原料,如矿石、原油、砂石与木材,大量投入商品制造、建筑与能源生产。根据《循环缺口报告》,2021年这类材料使用达192亿吨,远超过回收材料的增长速度。

这些资源大多走上传统线性经济路径,用一次即废,变成难以处理的垃圾,如电子废弃物、复合包装或有毒工业废料。尽管全球约82%废弃物收集,实际再利用率却仅27%,大多仍焚化或掩埋。回收虽重要,但无法抵消资源开采的速度与规模。若不从源头减少初级材料的依赖,循环经济将难以落实,环境压力也只会日益加剧。

另外还有大量资源进入建筑、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称为“净增加存量”(Net Additions to Stock)项目。这些长寿命产品若无良好设计与回收计划,消耗的资源虽然不会立刻变成垃圾,却只是暂时“假象”。报告提醒,将来势必造成更严重的“循环滞后效应”(Circularity Lag),一方面累积将来处理拆解的庞大挑战,也延后资源再投入时机。

生物质(Biomass)常视为环保能源,因可再生与碳中和特性,如木材、植物油、农业废弃物等。但报告提醒生物质不等于可持续发展!若大规模种植能源作物、滥伐森林、过度使用农地资源,将破坏生物多样性、土地生产力与自然碳汇机制。唯有确保可再生性、维持生态平衡与优化利用顺序(如食物→饲料→能源),才能发挥生物质的正面价值。

循环经济如何逆转胜?

报告最后提出五大方向,为全球循环转型的指南:1. 节制消费、延长产品寿命降低地球资源耗用;2. 可持续发展使用生物质;3. 设计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基础设施与建材;4. 淘汰化石燃料,加速绿色能源转型;5. 从源头减废,推动完善的产品回收体系。

除了政府制定政策与加强全球合作,企业也应主动采取循环策略。跨国财务及科技顾问专业服务机构、英国德勤(Deloitte UK)合伙人拉科斯基(David Rakowski)指出,拥抱循环理念有助发掘新价值、降低成本、强化供应链韧性。资源耗竭与气候危机交织的今天,循环经济已是攸关生存的关键。大家,准备好迎接循环转型的时代了吗?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